如果再过30年,不再是愿不愿意回去的问题,而是乡村根本回不去了。
往前倒流30年,那时候我们是小孩,傍晚的黄昏,明月夜下,在田间地头奔跑嬉戏打闹,在村前的小河边追逐萤火虫,一点也不害怕。暮色苍茫中,总有人在山头上弯腰弓背地耕地锄草,或者挖苕种豆,总有人在小河边洗衣淘菜,即使再偏僻的村子边沿背角里,都有人在高声交谈着农活农村见闻等。那个时候丝毫不害怕什么,到处都有人影在晃动。即使夜深了,一些路上还有匆匆的行人,多是一些石匠、木匠、砖瓦匠等师傅在主人家忙活一天后趁着夜色回家,还有一些远行的归客匆匆回去。
在那个年代,农村人几乎大部分时间都在山坡的地里,丘陵或者平原的田里忙碌着,除了漆黑的夜晚,劳累的人们进入香甜的梦乡外,天不亮到蒙蒙黑,村子前后左右到处都是人。老人小孩放牛割草,中年人耕田锄地。田间小路是村子里脚踩出的一条条彩带,中间是干净的沙土,青葱的野草和五颜六色的野花镶嵌在小路两边,点缀着乡村生活的诗意。
随着我们长大,很多人外出打工,很多人到了镇上、城里安家落户,还有一些人逐渐离世,曾经热闹的乡村,变得人烟稀少起来。现在回到村子里,会发现认识的老人越来越少了,村子山坡上的坟头越来越多了,水泥公路越修越好了,但是田间小路已经没见了,即使要去找寻,荒草迷离,把曾经每块田,每块地和连着田地的小路模糊成一片。
鲁迅先生说,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就成了路。我们曾经认为很有道理,但没有什么感触。今天看见到处都是茅草铺天盖地的,才发现路也不会等候,没有人走了,路也自然消失了。
现在回到村子里,即使大白天的,一个人几乎都不敢到离老家房子800米外的野外去独自行走,因为离房子稍微偏远点就没有道路可走,虫蛇出没让人害怕,更令人害怕的是,到处都没有人烟,除了村里的公路两边有人活动,很难看到有人在田地里劳作了。现在的农村,一些老人都在房前屋后种田种地,因为缺乏劳力,离房屋远一点的地方都抛荒了。
按照这个发展趋势,再过30年后,乡村里的人口更加稀少了,那些偏远的村庄是否还有人都心存问号了。现在60、70多岁的老人,在30年后几乎都不在这个世上了,而现在的小孩,到那个时候都变成了中年人,几乎没有谁愿意回到乡村生存发展。
再过30年,故乡还是那个故乡的名,但是故乡不再是故乡的模样。山川虽不变,大地换沧桑。人事皆非梦,空留影彷徨。落叶归根又如何,即使深情款款,30年后,我们再也回不去故乡。趁着今朝故乡还有可供留恋的地方,有机会就回去看看吧,把余生对故乡的记忆装满心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