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焦点团队】吉红 焦点解决网中19、讲11期坚持分享第519天
2021.4.7
督导收获:
1、咨询师需要觉察在什么样的情绪之下和来访者较劲呢?设置是非同寻常的。咨询师被卷入。跟其他人设置的互动与这个来访者有什么不一样?
2、咨询师的反移情需要我们来看看。督导中看到咨询师很惦记来访者、很想帮助他。在第二次看到来访者的时候,西装笔挺,很吸引咨询师。(被来访者有吸引的感觉,有张力,相互有征服的味道。)
3、在第23次晤谈时,来访者告知性生活恢复正常。怎么会恢复正常呢?发生了什么?咨询师要好奇,而不是过早的推断。性生活是咨询师问的,还是来访者主动提出的?脑子里的性幻想是谁呢?晤谈会深,不易太快。太快做治疗的话,把治疗流动的过程阻隔了。
4、咨询师想想你的反移情?咨询师有太多的情绪、情感在里面。
5、有没有和来访者讨论:我发现你的咨询时间在坚持了两次之后,其余每次的咨询都会有更改?咨询师若没有固定的设置、情绪不稳定会导致晤谈的效果。
6、来访者表现出不耐烦,并不代表咨询师问的话没意思呀?比如,谈到爸爸、不愿意来、不耐烦等等各种阻抗,往往是需要讨论和切入的点。
7、来访者的“随便”代表着什么?咨询师将来访者讲成“小孩”,咨询师会感觉比较安全。
8、诊断为人格障碍(反社会的人格障碍带自恋型人格障碍)。
反社会人格障碍并不是非常严重。比如,从小有欺诈;道德的问题;法律上不违法,伦理上是有问题的;部队讲道德,但看不上。
背后看人格病理在哪里?评估、发展水平在哪里?中等水平的边缘人格组织。
比如,不能很好的描述自己和描述他人;自我认同非常弥散;客体关系中等、偏严重的受损;对人的评价非常分裂、有解离的行为、有躯体化;防御是中等偏上水平;(从小)道德问题、行为问题,中等偏上,法律边缘走险,从小欺诈,共情受损缺失;自律性的问题(给家人还钱不是出于爱,自恋夸大,症状学讲)。
9、怎么会成为反社会人格的呢?(1)家庭充满不安和混乱。爸爸看着很爱他,却控制他;妈妈给他做饭,又无缘无故痛打一番,一会又出轨。从小成长不稳定,混乱,动荡对来访者大脑皮层的发育是有影响的,没有一个很安全的依恋。原生家庭的情感交流是很少的,羞辱表达情感。情感跟语言是隔离的,语言是操作性的、是操控的工具。反社会人格是有魅力的。
(2)内化的客体。父亲有敲诈和欺骗,代辈传递。比如,父亲有欺诈、暴虐、剥削。
(3)追求刺激。比如,打游戏;情感管理很差;表达亲情的能力很差;讲的不是内在的自己,不是发自内心的。
(4)反社会人格是具有挑战性的。需要注意:敲诈、技巧不能被表面所迷惑;设置要坚定、固定、理解性的治疗;咨询师要实事求是,但不要自我暴露。
10、需要自身的成长、督导,可以跟来访者谈色情移情。
11、对来访者治疗是以自我身份认同为核心的,提高人格的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