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近几年看到自己熟悉又喜欢的几个作家朋友们停笔了,就会觉得惋惜:写作届又一枚璀璨的星,还没升起来,就陨落了。
转而问你去做什么了?回应:我去搞电商了,销售才能赚钱、赚大钱。
我是觉得与年薪X万,我更喜欢写字的快乐。
读书一定是快乐的,如果不是,那一定是你的方法不太对。
2.
小说家辛克莱-刘易斯应邀给一群大学生作讲座,这些学生们都说自己的理想是当作家。
刘易斯的开场白这样的:“你们中究竟有多少人要当作家?”大学生们都举起了手。
“如果这样,那我的讲座没有任何意义。我给你们的建议就是:现在就回去写作吧,一直写下去。。。”
说完,他把笔记本放进衣袋,离开了会场。
——教育不 应是为了生活作准备,而应该就是生活。
只有一直写下去,本身倘若已经进入了一个循环系统,就能够明白,你已经进入到了创作的漩涡之中,也仍然会有新的动力源泉去不断坚持做一件事情;
3.
有一回和朋友逛书店。
我们站在畅销书榜单上看,翻阅新上榜的书籍。
朋友拿起书,翻阅了随口说几句,“卧槽,就这水平也能出书?”
我淡淡回应一句:“对呀,但就是出了。"
“鬼叫你不写?”
...
几年后,当我看到朋友的书也陆续上畅销书榜单,再次来到书架面前。
场景重现,我翻开他的书。
开始吐槽“卧槽,就这水平“....活该你会出书”
两个人相视大笑。在创作路上,有实际的产出,不管有没有被印成铅字,定时定量的输出,这很重要。
4.
在现实生活中我是个不善言辞的人,尤其面对陌生的朋友,扮演娇羞的花骨朵,整个晚席坐在角落当个壁花,因为要有足够多的观察和思考,浸泡在图书馆输入,现实生活中静默的观察,倾听,这些都是输入。
但倘若一直往外倒、倾诉,迟早有一天把自己给掏空。
但每当我打开空白的文档,能及时捕捉到并且连词成句,连句成段,连段成篇迅速找寻出来,网络5g视频的年代来临,我们往往缺乏长时间的耐心再去打开一片片图文去消化、吸收和理解。
但每当我来到图书馆,看到这么多的人,一个人在琳琅满目的书架上挑选自己喜欢的书籍,在座位上安静地把一本厚厚地书,从第一页翻到最后一页,再默默把书本放回书架,转身离开,天色已暗、回家吃饭 ,不得不感慨这何尝不是一门艺术呢?
5.
今日重温百年孤独的作者马尔克斯的作品《活着是为了讲述》(vivir para contarla),行文中多次提到自己在很小的时候就有了要当作家的心愿,而且仅此一个心愿,后续额能都出版《百年孤独》、《霍乱时期的爱情》等,这些我相信仅仅都是在他小时候就已经畅想过的未来模样;
德-梅勒德小说中也有提到类似心愿——
“寒冷的冬日,一位老者在前往喜马拉雅山朝圣的路上,天上突然下起雨来。
客栈老板对他说:“我的好人啊,这种鬼天气你怎么会跑到这儿来呢?”
老者快活地回答:“我的心早已达到山顶,所以剩下的躯壳就容易跟来了”
心发愿地地方,就是我们想要看到地地方,心相信的方向,也就是你终将抵达的彼岸。
心在哪里能量荟萃,人的方向就在什么地方,所以,你的心在什么地方呢?
哪里又终将看到我们自己本身?
这些都将在写作中找寻到答案,朋友们,写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