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梦想和现实
六岁的儿子最近有点粘我,喜欢靠在我怀里撒娇。
我想捉弄他一下,反正平时他也没少捉弄我,躲在某个角落,时不时的跳出来吓我一大跳。
我揉他脸蛋,说:儿子,你这样粘着我,是不是想钻到我肚子里,重新做回小宝宝?
儿子拨开我的手,说:妈妈,你这是梦想!
梦想?我没明白他的意思。
接着问:为什么说是梦想啊,我不明白。
儿子明显带着鄙夷,说:这都不明白?梦想就是在梦里想的事,是不可能实现的。
我想也没想,接话说:谁说梦想不可能实现,梦想是可以成真的。
这么直接,似乎有点激怒小家伙,他本来靠着我的,这会儿直起身子,大声地告诉我:梦想就是不可能实现的。
我马上意识到他还是个孩子,而我刚才是用成人的思维在和他对话。
我扶着他的双肩,亲了亲他的额头,温柔地说:原来是这样啊,那你的梦想是什么呢?是考上外国语小学吗?
不是!他自然地缓和下来,小眼睛扑闪扑闪地看着我说。
妈妈,我现在在幼儿园里学本领,考上外国语小学是可以实现的,所以这不是我的梦想。
妈妈,我和你说过了,梦想是在梦里想的,是不可能发生的!他在说这话的时候,嘴巴撇了一下。
我感觉到了更多的鄙视,好像说我这么大的人,连这么简单的道理都不懂。
我不禁哑然失笑,问他:那你有梦想吗?
有啊,我的梦想是当奥特曼。说到奥特曼,小家伙一脸崇拜的样子。
为什么当奥特曼是你的梦想呢?
他想了想说:因为世界上根本就没有真的奥特曼,只是动画片里的人,我要当奥特曼只能在梦里想了,是不可能实现的。
我问:那当宇航员是你的梦想吗?
他答:不是,我长大了,学了很多本领,也可以当宇航员的㖿。
这绝对是梦想新解,梦想如何定义,梦想能不能实现,对和错,聊到这里,已经都不重要了。
重要的是,有时候,小孩子的逻辑很简单,但却很有效。
梦想很伟大,现实很残酷?似乎是成人的世界太复杂吧,可以学学孩子,简单想简单做!
2.感觉和需要
早饭,他喝了一杯牛奶就说:妈妈,我吃饱了,不吃了。
我自然不同意,反驳他:一杯牛奶喝不饱的。
说完,把一碗面条放他面前,连哄带骗地说:这是你最爱吃的面条,吃完肯定会长很高哦!
他见我这架式,马上眉头皱起来,说:妈妈,我不是你,你又不是我,你怎么知道我的感觉?
我的胃小,一杯牛奶就装满了,我真的吃饱了,真的不想再吃了!
这一个“感觉”,两个“真的”,还有坚定的眼神,让我觉得我再坚持下去就是罪过了。
这碗面,倒掉也是罪过,还是我自己吃了吧。
晚上,到了洗澡的时间,儿子不肯去洗。
我蹲下来,问他:为什么不去洗澡?
他伸出脚,小腿侧边有一小点破皮,没有出血,可他可怜兮兮地说:玩的时候不小心划伤的,很痛!不敢洗澡!
我差点脱口而出:这么点伤,没什么啦。
话到嘴边,又意识到不妥,就没说话,直接牵着他的手,带他去浴室。
到浴室里,他还是不愿意洗,怕疼。
我哄他说:妈妈帮你洗,一定不疼。
他没办法,边脱衣服边叮嘱我:妈妈,你一定不能让水淋到那里,会很痛的。
我随口回他:我会注意的。
伤口在小腿,结果是水不可避免地流到了那里。
他夸张地(至少我认为他是夸张的)大喊:痛,痛,痛,你说过一定不能让水淋到的!
我只好继续哄他:马上好了,一点伤,不会很痛的,坚持一下。
这一说,他生气了,红着脸,带着哭腔,朝我使劲叫:我不是你,你不是我,你怎么知道我的感觉?我就是很痛!
我感觉到了他的愤怒,因为我一开始就没有理解他,这点伤口在大人是不值一提,但在小孩感觉就不一样。
我马上停下冲水,拿浴巾包住他,拥抱他,向他道歉:儿子,对不起,真的很痛对不对?
嗯,是的,你不是我,你感觉不到的!他余怒未消。
我不能再说什么,事实就是这样,我无话可说,只好再次拥他入怀。
洗完澡,穿好衣服,他说:妈妈,帮我拿创口贴来,我要贴在伤口上。
以我的经验,我说:不流血的小伤口,不用贴创口贴,让它露着好得快。
妈妈,我想贴创口贴。他语气很坚定。
不用贴了,露着明天早上起来就结痂了,贴着结不了痂,好得慢。
妈妈,你又忘了,我不是你,你不是我,我有我的需要!
我反应过来,连忙说:哦对,你有你的需要,创口贴拿来,咱们贴起来。
妈妈,你真好!儿子笑着说,并拥抱了我一下。
谢谢儿子,你也很好!
虽然平时,我们互相夸奖的时候不少,但今天感觉特真诚,是因为理解和尊重吧。
我有我感觉,我有我需要,你好,我也好,成人可能一辈子学不会的,却是小孩子的相处之道。
3.拒绝和接受
到点了,该关灯睡觉了。
儿子还在哼哼唧唧,磨磨蹭蹭,不肯躺下睡觉。
我知道他是因为我拒绝陪他上大号,在生我的气。
我走过去,想安抚他一下,毕竟睡觉之前保持心情愉快很重要。
我说:怎么啦,还在生我的气吗?
他不理我,转过身去,手胡乱地把枕头弄来弄去。
我说:这是拒绝和我说话呢,可以的,我接受你的拒绝。
说完,我顺势躺下,假装要睡觉。
他见状,就开口说:我还在生气,因为你不陪我拉大便。
我起身,对着他说:这个问题妈妈已经给你解释过了,你是大班的大哥哥了,像洗澡上厕所这些事情可以自己独立完成,不需要妈妈陪的。你为什么还吵着不睡?
是因为我心里还有气,必须吵出来,他吸吸鼻子说。
你不能接受拒绝吗?我问。
不能!他答得很干脆。
有几秒钟的沉默,我正在遣词造句,想着如何说能让他明白,人有时不得不接受拒绝。
他倒先开口了:妈妈,我不是说一直不能接受拒绝。今天陪我拉大便你不能拒绝我的。
我问:为什么?
因为我怕黑,不是借口,是真的怕黑!他说得有点急,眼睛直直地看着我,生怕我不相信似的。
我赶紧拉过他的小手,说:妈妈相信你!
他才继续说:我真正需要你的时候,你不能拒绝我的。
这话从他嘴里说出来,我很震惊,这还是我的六岁小男孩么,真像个小大人啊!
我拥他入怀,感觉着他的身体在我怀里放松,感觉他的坏情绪已经消退离开。
我决定晚一点睡,趁着机会,把这个话题再深入聊一下。
我想了想,问他:儿子,那你什么时候能接受拒绝呢?
比如……这个比如拖得有点长,因为他在思考,最后,他说:比如我要看电视或者看手机的时候吧。
为什么这时候你可以接受拒绝呢?我问。
因为……因为……他在思考的时候不断重复着同一个词。
看电视和看手机,有是有一点好处的,可以学到知识,但是对眼睛不好,会得近视眼的。他指了指自己的眼睛说。
我点了点头,表示赞同他的话,同时用眼神鼓励他继续说下去。
我是喜欢看电视和看手机的,不过我可以看,也可以不看,妈妈,你说对不对?
你说得对的!也就是说看电视和看手机并不是你的真正需要,是不是?我总结了一下,问他。
他答:是的,所以我要看电视和看手机,你拒绝我,我是接受的。
既然你接受拒绝,为什么还是要吵闹一阵子?我不失时机地问。
他说:接受是接受了,可我心里还有气,很难受,必须得吵出来才行。
说完,感觉他长吁了一口气,像是放下了一直背在身上的什么东西似的,无比轻松。
不等我说话,儿子打着哈欠说:妈妈,我想睡觉了,你关灯吧!
我关了灯,一会儿功夫,小家伙就睡着了。
我听着他均匀的呼吸声,一时半会儿也睡不着。
一直在回想刚才的聊天内容,谁说小孩子不懂事呢?
只不过是,我们习惯了用成人的眼光看待他们,不理解他们罢了。
4.生命和死亡
夜晚,车子行驶在路上,路两旁一排排的路灯亮着,在急速后退。
儿子坐在后排,看着窗外,不知道在想什么。
我问他:儿子,你在想什么呢?
他说:妈妈,我在看路灯。
想到书上说,平时和孩子聊天,可以问一些启发性问题,于是我问:你觉得路灯像什么?
像什么啊?我不知道!刚开始他下意识地回答。
想想呗!我鼓励他说。
过了好一会儿,他说:嗯,我觉得,路灯像一个个士兵。
哦,你为什么这么觉得呢?我继续问他。
沉默,知道他在思考,我并不急着说话。
过一小会儿,他说:因为,它们排在路的两边,用它们的光在照亮我们,像士兵一样也在保护我们。
这个想法真不错啊,我不禁感叹:儿子,你真棒!说得太好了!
过了好一会儿,他开口问我:妈妈,路灯有生命吗?
我想了想,回他:路灯有生命的,它的生命从它被制造出来开始,到它损坏了不能用了为止。
那汽车和路灯一样也有生命的,对吧?他问我。
是的,汽车和路灯一样也有生命。我重复他的话回答他。
那我们的地球也有生命,对吗?他又问。
是的,你真棒!会举一反三啦。我夸奖他说。
那它们的生命长吗?他继续问。
它们的生命长度掌握在人类的手里,如果我们人类爱护它们,好好用它们,它们的生命就可以长久一点,如果人类不保护它们,随意破坏它们,它们的生命就会很短了。我尽我所能地回答他。
我感觉到,他打开了问题的闸门,扭开了思想的开关,肯定还会问问题的。
果然,他又问:我们人类的生命有多长?能活100年吗?
有的能,有的不能。人会生病,也会死亡。我回答他。
面对这个关于死亡的问题,他这么小,我的回答会不会过于简单和直接了,我心里不是很确定。
我还想说点什么,不知不觉车子已经进到车库里,我们到家了。
下车上电梯,儿子拉着我的手,我们都没有说话。
一出电梯门,儿子就去找邻居弟弟玩儿了。两个人说说笑笑,打打闹闹。
我放下心来,难道是我多虑了?
晚上关灯睡觉之前,儿子过来抱着我的脖子,把头埋到我的胸前,说:妈妈,我知道你也会老也会死的,我真不想你死。
看来我并没有多虑,死亡这个终极问题,终归还是要用心对待它。
我捧起他的头,看着他的眼睛说:死亡和出生一样是正常的,出生、衰老、生病、死亡,是自然规律。
我不想把这么严肃的问题,以严肃的语气来解释,我想轻松一点。
于是我笑着对他说:儿子,你放心,我死还要很久,一直到你生儿子,你的儿子生儿子,你的孙子生儿子,可能我还活着呢。
他被我的话逗笑了,说:原来还要那么久啊,我知道了。
谁说和小孩子不能好好聊天呢,生命和死亡,如此深远和沉重的话题,六岁小孩也能聊得热火朝天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