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美国大哥半夜3点出门玩Pokemon Go→去道馆路上被俩黑人兄弟缠住→大哥拔腿想跑却被真情挽留说加入我们吧一起制霸街区→三人一见如故刷起了大岩蛇→这时警察叔叔走来说你们深夜公园私会是不是肮脏的毒品交易→一白两黑三脸懵逼百口莫辨只好亮出游戏→警察一看卧槽好玩当场下载加入队伍一起嗨”
微博段子手@小野妹子学吐槽的这条微博至截稿已转发过万。
Webpower想与大家分享一下Pokemon Go的发家史与营销套路。
1.Pokemon Go是什么鬼?
寻找皮卡丘等分散在各处的卡通精灵,基于AR(增强现实)+LBS 技术,在公园、地铁站以及其他现实环境中,这款游戏就是这样一个让你在现实中感受虚幻世界的手游。
自7月7日推出以来,这款游戏先后在美国、澳大利亚和新西兰上架。一上线便获得异常高的下载量,并火速夺取三个上线地区榜单第一名。Twitter上,Pokemon Go相关推文超过90万条;国内微博上的话题数超过800万……如今,游戏出品方任天堂市值上涨了近90亿美金,单靠这一个游戏就有了近乎一个Supercell。
2.这款游戏是这样火起来的
小野妹子的吐槽自不必多说,中国段子手的加入分分钟扩大着传播量,吃瓜群众怎会放弃围观机会呢?对于一个加入了LBS社交和自带截屏AR功能的手游来说,通过各种段子描述和场景截图可以带来非常大的吸引力。
不过,在国外,吃瓜群众才是真正打头阵的。名人、著名段子手、游戏公司甚至是警署,都加入了Pokemon的病毒传播,短短3天时间,该话题在谷歌的搜索量突破3200万次,Twitter话题量破190万,段子横行也让更多人了解了这款游戏。
“如果你没听过这个游戏,那么你最好有一个合适的理由,否则很难有人相信你是现代人”,有人在对该游戏评测的时候说。
据知情人士透露,未来几天,该游戏有望在全球其他地区推出,包括欧洲、日本和其他一些亚洲国家。
3.游戏里有哪些营销思路?
在Webpower看来,游戏在营销思路方面的借鉴有两个方面,一个是AR技术的引用,另一个则是游戏内容本身的价值,这也再次证明了热门IP的影响力。
先举一个反面例子。
据台湾媒体报道,美国警方10日表示,引导玩家上街捕捉神奇宝贝的Pokemon Go游戏在密苏里州遭歹徒利用,歹徒将玩家诱至偏僻地点后实施抢劫。
警方指出,这些嫌犯利用手机APP将玩家诱至偏僻地区后,便可轻松抢劫得手。据了解,Pokemon Go游戏的玩家在到达某种等级后,可选择地标集合组队并进行战斗。
根据警方发布的声明,歹徒显然借助这款APP预测和确认受害者位置。
以上的例子是犯罪营销案例,并不可取,只是出于帮助不懂游戏者辅助理解的作用。
直白点说,Pokemon Go这款游戏加入了虚拟现实(AR)功能,与现实的结合引发交互模式的颠覆。而这或将为线下营销带来新的机遇。
AR技术侧重于将现实与虚拟世界相结合,其应用场景也更广泛,发展潜力更加巨大。例如宜家已经在APP中结合增强现实模块,让顾客能够在家中模拟家具在特定位置摆放的情景,形成了虚拟商品与现实环境的结合。
然而,这样的AR应用始终不温不火,可是一个加入AR技术的游戏却成了一个爆点,这或将引发下一个线上线下营销革命,打破线下店铺地理位置的局限。
此外,LBS也将继续成为线上线下营销结合的衔接点。LBS基于位置提供精准营销,现阶段,线下商家已经能通过LBS实时为消费者提供优惠、导航等服务,未来,就像Pokemon Go这样口袋精灵只能在特点位置被收集一样,商家将能够根据店铺地理位置提供与实际情境结合的互动营销。
此外,游戏内容源于拥有二十余年历史的热门IP“口袋妖怪”,也是一个引人注意的点。
1996年,首款口袋妖怪角色扮演游戏在日本发行,此后该主题已陆续推出了电影、漫画甚至主题公园。Pokemon Go用了其中妖怪角色,很大程度上唤醒了人们的童年记忆。
“创意挺有趣的,但没想到游戏会这么火。”创新工场投资总监陈悦天告诉记者,Pokemon Go使得线下位置参与变得极为有趣。
蓝港互动副总裁王世颖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Pokemon Go赢在“IP+创意”。
4.如何才能玩到游戏呢?
此前,中国玩家就“偶然”体验了一下Pokemon Go。
7月11日,Pokemon Go的“锁区”似乎被解除了,然而并没有持续太久。11日中午,Niantic亚洲统筹市场经理须贺健人在个人Twitter上称,已经紧急修复了《Pokemon GO》的一个BUG,中国玩家将不再能访问该游戏。
至于为什么中国地区不能玩,媒体报道称是由于涌入流量过大,为Pokemon Go提供技术支持的公司Niantic封锁了部分地区的玩家,其中就包括中国。
可是完美运行《Pokemon Go》的最佳攻略是什么呢?
出国!(据说是最详细有效的攻略)
该攻略发明者,微信公众号“良风游戏推荐”阅读量已过十万加,两个大字,足见内容营销借势的力量,发个截图你们感受一下吧。
综合自:新浪科技、21经济报道、小野妹子学吐槽、36氪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