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川观新闻报道,8岁女童杜晓某,在无监护能力的母亲眼前,和6岁的丁小某模仿动画片情节攀岩,不慎跌落致死。
1月8日,川观新闻记者从都江堰市人民法院获悉,日前,该院对这起案件进行了审理。鉴于动漫公司已与杜晓某父母达成庭外调解,法院认为,杜晓某的父母承担80%的责任,丁小某及其父母承担10%的责任,动漫公司承担10%的责任为宜。
这个判断在网上引起了热议。有人说,该公司有点冤,不应该罚;有人说,这个动画片确实该罚,里面所充斥的暴力情节,不适宜给孩子看。
看到这个案件的判决,我先是想起了大学的一桩自杀事件。据说那个同学本来心情比较低落,刚好看了一部特别丧的电影,受电影气氛的影响,看完就模仿电影的主人公自杀了。请问这个能向电影方追责吗?我不是学法律的,但总是觉得都江堰法院的这个判断好牵强。
另一方面,说回两部国产动画《熊出没》和《喜洋洋》,刚开始看时,我也觉得挺搞笑的,当时还为咱们大中国高兴,终于出了两部小孩子都喜欢的动画。可是,看着看着,就觉得不对劲。因为画面里充满了打斗、算计和粗口,所传达的价值观也不对啊。这真的适合小孩子看吗?
01 两部片无不设了对立两面,然后双方无休止地对决,每集的套路与结果都是一样,不过换了地方和方式罢了。
一个是羊与狼、一个是熊和光头强。片中的内容都是围绕对决的双方进行打斗,无一不是对恶的一方进行捉弄、打斗、嘲讽,并且都是以羊、熊的胜利而告终。
在这个观看的过程中,孩子得到了哪些心理体验呢?去恨恶的一方?对他的被打、被虐、被捉弄拍手称好,恶人虐得越凶,他们笑得越厉害?甚至还会给打的一方加油,心里或嘴上起劲地说:“打、打、打得好,哈哈,打死它!”
想到这个画面,我不禁毛骨悚然。通过这些动画教会孩子去恨,去爆粗口,去以暴力解决问题,并以暴力胜利为荣,这不是毒害孩子吗?
还有,动画当中出现的以火烧狼、暴打光头强的事件,已不是第一次发生。为什么有关政府部门在审查的时候还让这个情节通过呢?直接让制作方创作删去安全隐患的情节就好了。遗憾的是,问题一而再再而三出现,仍是没有得到整改。
总之,我是不会让孩子看这些片。除了彼此打斗,能学到什么知识、常识吗?能从中感受到人性关怀吗?对不起,我真的毫无感觉。
02 好的片应该是怎样的。我想,应该是观众的心里种下了真、善、美的种子,并且在他们心里生根发芽,然后陪伴和激励他们走过美好一生
在这儿,不是我崇洋媚外,然而遗憾的是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动画,无不是国外的。我本来是一个国货支持者,家里用的电器、自己用的护肤品,都是国货经典。然而,唯独给孩子看的动画片,我选了国外的。
我自己喜欢像《狮子王》那样的片,虽然是满满的套路,但是我从中感受到温情脉脉的亲情、友情和爱情所迸发出来的爱的伟大力量。同时,我还为片中狮子王以个人改变命运的顽强奋斗所鼓舞和激励。无论什么时候看,尤其是低落的时候,它都能温暖着我的心,并给我以迎难而上、砥砺前行的勇气和力量。
在宫崎峻的动画中,更是如此。哪怕一句小小的台词,也成了感悟生命、感恩所有的启发。像《龙猫》里那个病重的妈妈说的,生活坏到一定程度就会好起来,因为它无法更坏了。这句话成了我逆境中安慰和激励自己的金句。可能我一辈子都会记得它。我很庆幸我遇见了这部动画,并听见了这句台词。这不是一部动画的成功所在么?
而我的孩子很喜欢《小猪佩奇》。它给我印象最深刻的有两点,一个是一群小朋友总是哈哈大笑的样子,它让我感受到童年的天真无邪,还有小朋友间纯真、平等、互助互爱的友谊的美好。
另一个是片中的大人,都没有发脾气哩。不管是家长们,哪怕生了一个像佩奇有点小脾气孩子的猪爸爸妈妈,说话永远都那么理智和温和。执教过父子、母女两代人的羚羊夫人更是如此,多么的和谐可亲。人与人之间这样的相处,不是很舒心气和么?
亲子共看这部片,孩子可以向它们学习朋友间的相互之道、日常行为规范等。而大人呢,则可以学习如何跟孩子有效沟通、如何解决孩子间出现的问题。大人小孩都从中受益。无怪乎《小猪佩奇》成为了风靡世界的名片。
说起温柔和善的猪爸爸,我想起了国产动画片《大耳朵图图》,里面那个妈妈老是歇斯底里地发脾气的呢,像极了现实生活中的妈妈。看到她面容扭曲、双手高举紧握地咆哮时,我莫名地反感。这样的动画片在我看来,不过把真实的人画成了公仔,是成人世界的片子的换汤不换药的形式罢了。
在此,我并不是故意贬损国产动画片的制作人。而是希望通过这样的对比,大家要看到自己的差距在哪。
能不能成为一代心目中的经典,不是靠相互的打斗取乐就行。关键的是,它是否在观众的心目中种下了真、善、美的种子,并且永久地在他们的心里生根发芽,一直陪伴并激励他们成长。
希望将来有一天,我们能在笑声中遇见这样的国产动画片,而不是老是看见因为伤害儿童的诉讼案而上了热榜的片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