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Nichole 文学/情感
最近记忆力有点衰退,前一天的事情,甚至半个小时前的事情都能忘得一干二净。
我一直觉得是因为事情多导致的,不是事务性工作,而是决策性工作。
终于被我发现一个有意思的概念。
行为经济学上有一个叫“决策疲劳”的概念,短时间内,你做出的决策越多,你的精力越疲惫,内心越不愿意再一次权衡利弊,导致你的决策越来越随意。
先看这个理论在普遍社会的影响。有经济学家发现“决策疲劳”对穷人的影响最大。美国的穷人更喜欢买垃圾食品,不仅仅是因为便宜,而且因为他们习惯每买一样东西,都要反复比价。
一方面,这占用了他们的大量时间,没有精力去提高自己的判断能力;另一方面,那些频繁的、无意义的决策,使他们的大脑疲劳,无法抵御那些垃圾食品的诱惑。
美国的例子无感?想想自己减肥的经历吧,在大量运动消耗了你的意志力之后,你是不是更抵挡不了冰激淋的诱惑了?总是想找机会“慰劳”自己一下,导致前功尽弃?
电影《华尔街之狼》就讲了一个专门骗穷人的股票经纪人,他发现,穷人在长期消费决策中,形成了一种思维惯性——便宜的东西更有吸引力。当他们把这种思维惯性带到了投资中,就很容易成为“垃圾股”的目标客户。
影片里有句台词说:“我们把垃圾卖给垃圾人,因为钱在我们手里,总比在他们手里更能发挥价值。”
这不仅是全天下骗子们的心声,更揭露了穷人思维的弊端。
把“垃圾”卖给想发财的穷人,这在中国也是最赚钱的生意:那些利率高得吓死人的垃圾P2P、那些根本不可能上市的“内部原始股”、那些无数次崩盘又卷士重来的“3M骗局”,都是抓住了穷人思维的致命弱点——既无判断力,又无自制力。
那么,带有富人思维的人是怎么投资的呢?
在巴菲特的投资偏好中,既没有房地产,也没有互联网,前者因为不喜欢,后者因为看不懂。
这,就是自制力——如猎豹一般,集中自己的有限精力,长时间地等待自己看得懂的机会,最后全力一击。
用在工作中,为什么普遍倡导企业的管理人或者领导者最好就是看起来很闲的样子?因为他们必须要集中自己的精力和智慧去观察和分析,进而做出决策。这样的决策才体现了他们个人的智慧和魅力,才能充分发挥领导之所以为领导,管理者之所以为管理者的贡献和效能。
我竟然甘愿让自己沉浸在事务性忙碌的泥淖里自欺欺人,也真是够够的了。
此为今日之反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