纠纠老秦,复我河山!血不流干,死不休战!近段时间刷了《大秦帝国》,果断追剧,连刷两遍,舍不得放下。又连读了孙皓晖先生原作和张觉先生《商君书》,仍有细节之处还为想明白,但仍要写些什么,记录些什么,放能舒胸中义气!
《大秦帝国》献公风姿,孝公蕖梁:请先生教我之谦逊,赢虔上将军之血气明理,太后一句蕖梁不易更惹得我潸然泪下,荧玉公主之豪气洒脱,白雪更是乃千百年一奇女子也……虽隔千年,恨不能与之相交,共赏一杯老秦人的苦菜烈酒!
纠纠老秦,共赴国难!周天子式微,诸侯群起,礼乐崩坏,唯权利是图,强权主宰。秦自穆公称霸,国势有成,大业有望。然,其后诸君不贤。历公、躁公、简公、出子、四世政昏,内乱频出,外患交迫。河西尽失,函关易守,秦始由大国而避处一隅,其后献公继位欲图振兴,连年苦战,饮恨身亡。当此之时,国弱民穷,列国卑秦,不与会盟,且欲分秦灭秦而后快,国耻族恨,孝公受命。
另一方面,社会变革,道德政治观念的转化,催生了思想的转化,士子都针对当时社会变革中出现的问题,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和主张。诸侯割据,他们便各自投其所好,依附于一定的政治力量,成为这个时期各种政治力量的代言人。其中有些杰出的代表,在思想言论上建立了自己的学派,以宣传一定的哲学思想与政治主张,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
但对于社会秩序的控制最为得力、对于国家实力的增强最有成效的要算是法家。在风俗习惯、“德治”“礼治”儒,道,墨家不能解决问题的时候,只能代之以“法治”,法家便应顺着社会的实际需要而产生了。
前359年,秦孝公启用商鞅变法,这可以说是一场以“法治”全面代替“礼治”、以军功代替世禄、以君主集权的封建官僚政治全面代替领主分治的封建贵族政治的革命。
虽然商鞅被仇视法治的贵族杀死了,但他的法治思想却经久不衰,而商鞅的法治实绩更直接促成了时代的发展。他在经济上废井田,“开阡陌”,奖励耕织,抑制末业;在政治上提出了“治世不一道,便国不必法古”的原则(《商君书·更法》),更是有‘愚者暗于成事,知者见于未萌。民不可与虑始,而可与乐成。’之言论,足见其人远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