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随心而行,随缘而遇,这是王维的出行兴致。
“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大雪初停,万籁俱寂的晚上,不惧严寒,独往湖心亭看雪,这是张岱的赏雪兴致。
在我看来,这种独来独往、独享独乐的兴致,魏晋时期有一个名人算是做到了极致,“乘兴而行,兴尽而返”,随心所欲。
大雪纷飞的夜晚,王羲之的第五子王子猷,从睡梦中醒来,打开窗户,看见漫天飞雪,天地白茫茫。
没了睡意的他,一边踱着步子、喝着小酒,一边吟诵着左思的《招隐诗》“杖策招隐士,荒涂横古今。岩穴无结构,丘中有鸣琴。白云停阴冈,丹葩曜阳林。石泉漱琼瑶,纤鳞或浮沉……”
突然间,脑海里闪过戴安道的身影,他便想去见一见这位老友。
心动不如行动,于是,他真的来了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即刻乘船前往剡溪。
经过一夜的奔波,他终于来到了戴安道的家门口,马上就可以见到老友,一起围着火炉,喝酒聊天,畅谈人生。
结果,他却又转身返回。
有人问他为何这样,他说:“吾本乘兴而行,兴尽而返,何必见戴?”
冒着严寒,跑了一夜,都到了老友的家门口却不入,这样白折腾一场,值得吗?
魏晋时期,社会动荡,人人自危,因而,那时的一些文人雅士,便形成了活在当下、及时行乐的处世风格。
王子猷头脑一热就立即出发的情况,正是这种态度的体现。
从另一个角度想,王子猷想见戴安道,那此时的戴安道想见他吗?这可不好说。
及时打住、掉头回去的王子猷,有可能还避免了一场尴尬的见面呢。
人生休止符何时画上,谁也不知道,活在当下,自在行走,享受过程,也是一种人生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