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爸妈内参》。
带着孩子在小区里玩,认识了一个小女孩和她的妈妈。
小女孩和我家宝贝玩得很好,骑小车,吹泡泡,捉迷藏,玩得不亦乐乎。
我虽然没有时刻跟随在孩子周围,和别人说话接打电话时视线却也一直没有离开过孩子。
而那位妈妈,孩子在一边玩,她就全程低头看手机。那个聚精会神啊,孩子都跑出去大老远了也不知道。
熟络了,她带着她家姑娘来我家玩。我给两个孩子读绘本,我家宝贝能认识很多字,能连着读好多本还津津有味。她家孩子几乎不认识字,看了不到半本就不肯看了,抢她妈妈的手机玩。
这个妈妈和我抱怨说:“看你家孩子多懂事,乖乖地看书,画画,这么小就认识那么多字。我家这孩子,一天到晚就知道玩手机,看电视。”
后来有一次孩子晚饭后要去她家找小女孩玩。进了她家,我才知道了为什么她家孩子只爱玩手机和看电视了。
她家电视不管有人看没人看,全程开着,孩子自己拿遥控器换台找动画片,一个接着一个地看。
孩子爸爸坐在沙发上,目不转睛地盯着手机玩,一个小时都不换动作。据说以前都去麻将馆,现在要陪孩子不去了,在家玩手机上的打麻将游戏。
孩子妈妈是抱着手机追剧,淘宝,刷朋友圈。
家里大人看的书一本也没有,仅有的几本绘本散落在屋子的角落里,上面落了厚厚的灰尘。
我家孩子要看绘本,那个妈妈边给拿抹布擦灰,边和我说:“看这孩子多懂事,一来就要看绘本。我家这个,只会看动画片和玩游戏。”
看着他们夫妻一分钟不碰手机就难受,看着他们那常开的电视机,我算是明白了,她家孩子为什么“不懂事”了。
作为父母,自己没有良好的精神趣味,不读书,不运动,不弹琴,不画画,一天到晚手机不离手,所有的业余时间都是玩手机,看电视,怎么能指望孩子爱读书,爱画画,有情趣有业余爱好呢?
在一个家庭里,父母的精神趣味,决定了孩子的成长条件。
曾经看到过这样一个故事。
有人问一位大师:“小孩子不爱学习怎么办?”
大师没有直接回答这个问题,而是反过来问对方:“您影印过文件吗?”回答说:“影印过。”
大师说:“如果影印件上面有错字,您是改影印件还是改原稿?”听者恍然大悟:“改原稿!”
大师说:“父母是原稿,家庭是影印机,孩子是影印件。孩子是父母的未来,父母更是孩子的未来。”
现在,几乎所有的父母都有共识,孩子的教育是最重要的。
不但孩子要学好文化课,还要给孩子报各种兴趣班,希望孩子专业知识过硬,业余爱好丰富,最好琴棋书画样样精通。
可是,父母们自己呢?
自己回了家不读书,不看报,怎么要求孩子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自己只会葛优瘫,琴棋书画样样不通还懒得学,怎么能指望孩子多才多艺?
父母是原稿,家庭是影印机,孩子是影印件。
家有爱读书的父母,孩子不用刻意要求,耳濡目染,就有了书香之气,自然而然地爱上了读书。
家有搞音乐的父母,孩子从小接受熏陶,很难没有艺术细胞。
父母自己没有兴趣爱好,没有精神趣味,光靠给孩子报了几个兴趣班,很难培养出学习优秀,兴趣广泛的孩子来。
著名演员孙俪,在微博上晒儿子等等的水墨画和书法作品,还亲自为其题字。网友纷纷惊呼“好有才!”
等等刚刚几岁就能画出这样好的水墨画,写得这么好的毛笔字,可不都是兴趣班培养出来的,更得益于每天在家庭里的耳濡目染。
孙俪在业余时间有广泛的兴趣爱好,健身,种菜,书法,画画……正是因为看多了妈妈在家写写画画,小小年纪的等等才能自然而然的爱上书法和绘画。
不要再说自己的孩子不爱读书不爱画画了,先扪心自问一下,你多久没有读一本书了,你一天投入了多少时间在手机和电视上?
在我们山西太原,有一位青年作家李禹东,不到三十岁已经出版了《人家犬吠》、《失焦》等多部作品。
电视台记者去家里采访李禹东,背景是他家大大的书架,书架上放满了书。
李禹东的父亲是一位从业二十多年的新闻工作者,年轻时也有写做梦,因为家庭的贫困而放弃走上了新闻从业之路。
但是他家里有各种各样的书,一有时间,他就在家里读书,有时也会把工作带到家里,在家里写稿。
李禹东正是在这样的家庭氛围熏陶中,从小爱上了阅读,爱上了写作。小学时就写出了自己的第一部作品。
父亲的精神趣味悄悄地融入到了家庭的每一个角落,为李禹东的成长之路提供了良好的土壤和空气,才能让这个爱好文字的孩子一路走下去。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对孩子有着领路人的作用。
父母自己工作认真负责,孩子学习也不会马虎大意。
父母善良真诚,待人宽容,孩子也不会斤斤计较,小肚鸡肠。
父母有自己的兴趣爱好,精神世界丰富多彩,孩子也不会只知道看电视玩手机,不好好学习,没有兴趣爱好了。
千万别说什么“我这辈子是没有希望了,我把全部希望都寄托到你的身上了。”这种话,各人的人生各人负责,你连自己的人生都过不好,有什么资格指导孩子的人生。
梁启超素来倡导“趣味教育”,他自己也身体力行。
他以“趣味”为信仰,将自己的人生过得有滋有味,在子女的教育上,也可圈可点,是中国近代史上少见的成功爸爸——九个成年的子女个个成才,其中三人当选院士。
梁启超教育子女褒多于贬,以鼓励为主,尤其强调生活的趣味。在《学问之趣味》一文中,梁启超说:“凡人必常常生活于趣味之中,生活才有价值。若哭丧着脸捱过几十年,那么生命便成为沙漠,要来何用?”
在他的精心培育和身体力行的影响下,他的子女们个个学业拔尖,爱好丰富,有着良好的精神情趣。
确切的说,并不是梁启超在子女教育方面取得了多么了不起的成就,而是他为子女提供了最好的成长条件。这成长条件,就是作为父亲的他的精神趣味。
不要再一味地把自己的希望自己的理想强加到孩子的身上,不要每天恨铁不成钢地埋怨孩子了,先看看你自己做得怎么样,看看你有没有好的精神趣味。
父母有好的精神趣味,就仿佛在孩子成长的世界中有了和煦的阳光,肥沃的土壤和充足的水。才能给孩子茁壮成长提供良好的条件。
父母精神趣味贫乏,自己一天到晚不是喝酒就是打牌,不是玩游戏就是追剧淘宝,孩子的成长条件里是贫瘠的土地,稀薄的阳光,不足的水源,怎么能指望孩子长成参天大树。
父母的精神趣味,决定了孩子的成长条件。想给孩子提供更好的成长条件,先让你的精神趣味丰盈起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