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日晚上8:10,我准备烧水烫脚,正在收拾书包的女儿突然“呜呜呜”地哭了起来,哭声越来越大,听起来很焦急的样子。我问她怎么啦,她哭兮兮的说有个老师发的东西不见了,所有数学作业都无法做了。我问她是什么东西,她说不知道怎么说,就是老师发的一个东西,现在找不到了。她很着急,一直哭着在说,我们也没有听懂到底是啥不见了。她情绪越来越激动,甚至躺到地上哭闹起来。沙发上一直淡定的爸爸被女儿的撒泼行为激怒了,开始数落她周末两天时间快结束了才想起作业,早干嘛去了!
我突然想起班级群里发过一张图片,翻出来给女儿看,她才说就是这个。可是大晚上的没地方打印啊,我给女儿建议自己画一个吧。女儿坚决摇头,说不能画,要打印的。爸爸虽然生气,但却提醒说也许楼下二手房的店可以打印。
于是女儿从地上翻身起来,拉着我去楼下找可打印的二手房店。可是楼下近处的几家店都问了,要么是没打印机,要么是没纸,要么是没墨,好不容易找到一家店,说可以打印,可是打的时候机器却坏了,打不出来。无奈之下,我们只有往更远的地方去找。一路上,我拉着女儿,女儿一路都没说话,只是快步紧跟着我。我知道她此刻心理压力挺大,于是我找话说“坚持再找两家,如果还是不行,就只有另想办法了”。
功夫不负有心人,最后遇到一家店的叔叔正准备关门,我们上前询问后,那个叔叔很耐心地帮我们将图片打印了出来。
拿到图片在回家路上,女儿轻松多了,话也多起来。我问她,如果今天一直在地上撒泼哭闹,现在能有打好的图片吗?女儿不好意思地说“那不能,我当时哭闹就想博得你们同情,然后会想办法带我去找打印店,不过却激怒了爸爸,生气的爸爸像怪兽,要向我扑来,好害怕哦”。
跟女儿的这次聊天引起了我的深思,为什么女儿想要求助我们的时候不是直接提出想法,而是要通过哭闹来博得同情,最后达到目的呢?
上周我们单位封闭训练一周,趁这段时间我也好好反思了自己,为什么学了这么多,但自己在上周却没能管理好自己的情绪,频频对娃发脾气。
我思来想去,矛盾爆发的焦点都是与孩子的作业、时间管理有关。我太在意孩子是否按时按量完成作业了,导致我成了监工,随时想着去提醒。想不提醒吧,看她一玩起来就没完没了,而时间就这么一秒秒过去。心里那个焦急啊,即使表面没有爆发,心里也是一肚子烦躁。
而孩子呢,也许是因为有我在为她着急,在她心里就相当于相信我会为她的行为负责,所以更是完全不思考自己该什么时间做什么事。也许是因为我的焦虑带给她压力感,她开始抵触、烦躁……
最后为了完成作业,不得不把休息时间延长至晚上10点,甚至11点。结果我很不满意,这么晚睡觉,不利于孩子身体健康啊。
而导致这些事件的源头就是我没有做好与女儿的课题分离,为她承担了她该承担的部分。女儿没有学到为自己负责,我也情绪失控了。我的情绪失控导致惩罚吼叫女儿,女儿学到的是对抗我的情绪,而并未学到如何对自己负责!
于是我调整自己的心态,女儿成长的路必须她自己走,我再着急也代替不了。周日早上9点我训练归来后,跟女儿聊了我的想法,并和她约定妈妈不再负责催促她的作业。于是当天我们很愉快地一直玩到晚上8点左右才回家。紧接着就出现文章开头的一幕。
成长的道路谁也代替不了谁,每一次挑战都是一次成长的机会。我很感谢女儿,因为她的到来,我才学着觉察生活,觉察自己,正是这份觉察才促使了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