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个人以为,《红楼梦》中北静王爷的存在应该有以下几种意义:第一就是大家所猜测的,北静王与林黛玉之间的关系。起初北静王爷见到宝玉的时候,就大为欣赏和赞美,并相约闲暇讲谈。宝玉此后在文中或明或暗与北静王爷交集颇多,在私自悼祭金钏的事上也拿了祭奠北静王爷新逝的爱妾做幌子。
黛玉虽然是养在深闺之中的小姐,但因为贾家在京城与达官贵族交往颇多,又是当朝元妃的母家,何况奴才们背地里也喜欢议论这些年轻的小姐,因此林黛玉的品貌一定会被外边的那些爷们知道,薛蟠在这其中定有赞誉传播,再加上林黛玉文采卓然,她的诗作早被宝玉抄在扇子上,无意中拿出去给公子王孙们瞧到了,其美名也早已远近闻名了!北静王爷又是一个人品出众、不拘俗套的年轻弱冠王爷,岂能不留意呢?
按照黛玉自己悟出的道理,凡姻缘必因小物上来。宝玉曾经把北静王爷所赐的鹡鸰香念珠转送黛玉,如果黛玉接了,是否也就成就了一段姻缘?一次下雪天,宝玉穿了北静王爷送他的一套蓑衣冒雪去看黛玉,黛玉问其由来,宝玉说是北静王爷所赠,也说明儿也弄一套给她,黛玉又拒绝了,并且宝玉还说过,北静王爷在家也是这么打扮的,若如此,是否也说明黛玉与北静王爷之间还是暗含一段姻缘的。
可惜《红楼梦》原著中后40回(也许是20回)已无从寻觅,因此不知是否有可能会写到北静王爷与黛玉之间的纠葛。可以肯定的是,黛玉是非宝玉不嫁的,但是,如果北静王爷对黛玉怀志在必得之心,以自身的地位、权势下命令,并且以宝玉的安危相要挟,那么贾府肯定无可奈何,况且那时也许贾母已逝,贾府或已遭到皇家猜忌,黛玉本身必成柳絮,只有嫁与东风春不管,叹今生,谁舍谁收的份儿了!最终必是泪尽而亡。此说的依据参见西岭雪的《黛玉之死》。
第二,北静王爷是宝玉在书中的一个分身。宝玉的分身有好几个,他本身与其分身有共同的特点,那就是长相俊美,风流潇洒,并且不太遵从传统的道德规范,杂学旁收,有些精致的淘气和乖僻之处。比如说作为戏子的琪官,有女儿态的秦钟,应该都算是宝玉的分身。那么位高权重的北静王爷与宝玉也有着共同之处,只是他已进入主流上层社会了。曹公就是这样通过塑造一系列人物,来展现宝玉的性格的多面性,也使得宝玉更加生动传神,有血有肉,让人难忘。
第三,用北静王爷的高位来印证宝玉的观点的合理性。北静王爷虽然身居政坛,位高权重,但并不失真纯,也不像贾政动辄即是仕途经济,凡讲起学问,必然是要将《四书五经》读熟,方是要紧,他却喜欢结交海上奇人异士,谈讲些诗词奇闻,并且说宝玉必然是雏凤清于老凤声。用这样的一位正统人士的言谈行止来间接表明,宝玉的一些观点其实并不见得特别惊世骇俗,离经叛道,反而是有可圈可点之处的。比如古往今来杜撰圣人言,女儿是水做的骨肉等,这也正体现出了作者对宝玉的赞美之情。
第四,表明北静王爷与贾家的政治同盟关系。贾家与北静王爷的关系在诸王爷当中属于最亲近的,特别是北静王爷与贾宝玉认识之后,宝玉还经常到那里玩,北静王爷和贾宝玉的关系也就强化了对贾家的政治支持作用。而北静王爷本身并不太看重权势,也不是一个特别喜欢争斗的人,是个闲散王爷。因此,贾家得罪忠顺王爷一派势力,其实也是忠顺王爷与北静王爷较量的结果,你不与人争,人家偏把你当作敌人与你争,这也是人性之恶的体现。后来贾家落难,北静王爷所能给到的帮助也是有限的。政治就是这么无情而残酷。
我是冰珊醉红楼,从自己的视角析红楼,欢迎关注品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