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个月,甲骨文裁员刷屏了网络。
我最开始是4月份初听到美国的朋友在说裁员事情,那时候我是不信的,一个那么大的公司,这几年业务也没有出现大的问题,怎么可能忽然就开始裁员?
但5月初甲骨文的官宣把一切猜疑和不确定都粉碎,而史无前例的裁员规模震惊了以我为代表的外企打工仔:决定裁撤中国区研发中心,裁员人数约1600人。
甲骨文发生了什么?为何会出现如此大的变化?
我上次接触裁员的事件是 2008 年,那年年初我刚从一家小的外资企业跳槽到世界500强公司,负责中国区的研发流程变革。而不幸的是,2008年爆发了全球的经济危机。
在那年年尾管理层尾牙上,中国区的二把手语重心长的告诉我们管理层:“不知道到这次经济危机的影响有多大,所以大家要做好心理准备。”
“什么准备?“ 在我有些茫然的时候,我的朋友提醒我2个沉重的字眼。 ”裁员!“
尾牙之后的几个月,陆陆续续在系统中收到的海外兄弟公司、兄弟部门的业务调整通知。得知内情的我,每日心惊胆战
"裁员"
的厄运什么时候会落到自己身上。得益于那年中国的快速反应,得益于中国区大家的齐心协力及最终优秀的业绩,裁员并没有真正在中国区发生。但那是我第一次感受到了外资公司在业务调整时的果断,也知道了在裁员之外的另一个名词“补偿”,那年很多海外的兄弟部门得到了
N+6 的补偿。
甲骨文发生了什么?为何会出现如此大的变化?理由肯定存在,但是其实不是那么重要!
网上说甲骨文公司给出了N+6
的补偿的补偿方案;网上又说很多大企业为甲骨文被“裁”员工开出了招聘专场,甚至有公司直接打出了“接受团队整体平移”的口号。裁员不是一件好的事情,但是甲骨文的补偿也算将社会和公司的关怀落实到了实处;而有公司愿意接纳被“裁”员工,对于被“裁”员工而言也算是幸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