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月1日 农历十一月(冬月)十五 星期一 晴转雨
早起:4:50
学说集学习:需卦饮食之道敬慎不败
经典诵读:《伤寒论》伤寒例第三1遍,累计13遍。
上午宁宁邀请大家一起去她家吃饭,聊天,给孩子过生日,也庆祝宇萧读经典一周年了,非常喜欢大家在一起聚会开心的场面,总是有着聊不完的话题,只是因为前两天受凉了,头痛的厉害,所以在宁宁家里没有呆的太久,到了中午吃饭的时间便先离开了。俊吉妈,雅琪妈留下了。
想着下午再去跟她们见面聊聊的,可是到了下午头痛的厉害,便没去了。下午一觉睡到六点。
学习收获:吃饭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学习了赖老师的学说集吃饭说,第一句就说到,我们做任何事情都不能离开生活。这句话,就是告诉我们,道在生活中,生活既是道。
在说到读经典这件事上,经常会有人问到:经典很难,读了不懂怎么办?
其实答案很简单,不懂,再读就是了。有句话不是说了嘛,“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朱煮在读书要三到中说到:
读书要三到(朱煮)
凡读书,须要读得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倒一字,不可牵强暗记,只是要多诵数遍,自然上口,久远不忘。古人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谓读得熟,则不待解说,自晓其义也。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
(只要是读书,就要每个字都读得很大声,不可以读错一个字,不可以少读一个字,不可以多读一个字,不可以读颠倒一个字,不可以勉强硬记,只要多读几遍,自然而然就顺口而出,即使时间久了也不会忘记。古人说过:“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就是说书读得熟了,那么不依靠别人解释说明,自然就会明白它的道理了。我曾经说过: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心思不在书本上,那么眼睛就不会仔细看,心和眼既然不专心致志,却只是随随便便地读,就一定不能记住,即使记住了也不能长久。三到之中,心到最重要。心既然已经到了,眼和口难道会不到吗?)
(明:用心很重要,这里明白了,为什么有些孩子在读经典的时候,读完后,可以记住很多,而有些孩子却读完了,也记不住,其实还是回到一个用心而已,所以还是要一切回到心上。
难怪说,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了,只要真用心,那还有什么难事呢?可以看出,平时我们更多的时候做事是没有走心的,也就是用的伪心。大学云,心不在焉,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食而不知其味.....原来圣人早就告诉了我们用心的与不用心的道理。所以我想,如果想要孩子学习好,就一定要去锻炼孩子的定力,专注力。
这是导致孩子学习好的关键点。对系统教育课程又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就是可以从引导孩子专注力开始。当然通过读经典也是可以达到的。所以为什么说,读经典可以提高学习成绩,其实读经典就是锻炼了孩子的专注力。去观察那些学习不好的孩子,也会发现,大都是坐不住,不听讲,不用心,问题就出在这。解决这一问题,个个孩子都是可以学习好的。)
可是我们现在有几个人能把一本书读了一百遍?曾经看到过一篇文章,标题是《凡是把一本书读100遍的人,必成大器!》文章中说到,
1.犹太人的祖先在500年前就感悟到了这样的道理,将此写在了经典《塔木德》
2.在中国,把三国那么厚的一部书读100遍的人很少,大概只有三人:一位是巴金,把《古文观止》读了100遍;另一位是茅盾,把《红楼梦》读了100遍;再一位是苏步青,童年放牛时把邻居家一部残缺不全的《三国》读了100遍。
在中国,凡是把一本书读100遍的人,没有一个人不成大器。犹太人人人把一本书读了100遍,因而人人都成大器。
3.念书就是积累,念书就是重复,念书就是循环,念书就是铁杵磨成针的功夫,念书就是步入“会、熟、精、绝、化”的阶梯。
苏霍姆林斯基对念书与读书有一段精彩的论述:判断一个学生会不会学习,一是看他有没有达到200小时的朗读积累,二是看他有没有达到2000小时的阅读积累。
200小时的朗读就是念书,2000小时的阅读就是读书。
70年前的中学生,把印度人的英语课本当《三字经》念,念了100遍,恰好是200小时的朗读积累,杨振宁、李政道等西南联大的学生刚到美国时,读200本英语小说,200本500页的书,恰好是苏霍姆林斯基所说的2000小时的阅读积累,也是中国古人所说的“行万里路,读万卷书”。
而如今,在育心,我们可以看到,能够将书读百遍的成人和孩子有太多了,而且不仅仅是读的书,是读了那些被历史证明的有价值的书,(经典解释:是具有典范性、权威性的;经久不衰的万世之作;是经过历史选择出来的“最有价值”最具代表性的;最完美的作品。)这些书就是经典,可想而知,这个能量是多大?育心孩子的前途可谓是不可估量啊。
所以经典很难,读了不懂怎么办?这样的问题,不用纠结,先去读起来,读到一百遍,答案就出来了,就这么简单。
没有去做到,告诉你答案,告诉你怎么做,你也无法得到的。
第二个学习收获点:
读经没有收获的问题:想想吃饭就好了,难道吃饭没长个子,就不吃了吗?吃饭没长肉,就不吃了吗?其实真的是不用管的,我们只管吃就好了,管他长不长肉,管他孩子长没长个子,每天吃,坚持吃,一年,二年,十年,虽然吃了什么都不记得了,但是这些饭菜已经化成了我们的血,肉,骨头。读经亦是如此。心态很重要,不要着急,先不管懂不懂,有没有收获,先读了起来。坚持去做。时间到了,效果就出来了,收获也来了。只是现在的人都是功利性太强,今天投资了明天就想要收获,
李嘉诚说:1、付出就想马上有回报——你适合做钟点工2、期望能按月得到报酬——你适合做打工族3、耐心按年度领取年收入——是职业经理人4、能耐心等待三到五年——适合做投资家5、用一生的眼光去权衡——你就是企业家这世上很多人只愿意用钟点工的思维去换取企业家的结果,所以会纠结,会痛苦。人生的道路上,选择大于努力,格局决定结局,心态决定一切!
是啊,教育亦是如此。易曰:十年乃字。这就是教育孩子的心态,我们愿意用十年的眼光去换来孩子的利建候。大格局优秀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