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凡四训》是袁了凡写给子孙后代的家书,汇聚了他一生的智慧,也表达了他对子孙的殷切期望。
你一定好奇,这是一本怎样的书呢?
它只是一本小册子,加上序言也就100页,1小时就能读完,但是里面充满了人生智慧,需要你用一生去感悟、去践行。
“经营之圣”稻盛和夫从中获得了顿悟,曾国藩把他列为家族必读书目。
本书讲述了了凡先生,年轻时由于相信孔先生给自己算好的“命数”,而停止努力,相信“听天由命”,被动的接受命运的安排,遇到云谷禅师后改命的故事。
云谷禅师说:“只有凡夫俗子才有所谓的命数,非常非常善的人和非常非常恶的人命运都困不住他,因为善和恶的种子,会让命运有很多不确定性。”
从此,他尽全力做一个善良的人,终因做了很多善事改变了所谓的“命数”。
他用一个个个故事告诉子孙何为善良,并告诫子孙,做善事不能只靠眼睛,更不能做善事时心里还想着回报。
凡是有益于别人的、有益于社会的,尽力去做。
什么是善与恶呢?有利于别人的就是善,仅利于自己的就是恶。发自内心且不求任何回报的就是真善,而流于形式的就是伪善。
什么是端与曲呢?凡是积善行得不能只靠自己的眼睛所见、耳朵所听作为判断依据,要从内心观察,要观察自己的起心动念,做出有利于他人、有利于社会的事。
什么是阴与阳呢?做好事让别人知道是阳善,做好事不让别人知道是积阴德。无论是阳善还是积阴德,我认为只要是有利于他人和社会都是行善。
了凡先生说:“顺其自然的帮助别人,积善有各种各样的办法。”他分享了十种方法:
1、与人为善。(包容、宽容他人,不在公开场合批评他人就是善良。)
2、爱敬存心。(君子都有一颗敬人爱人之心。)
3、成人之美。(这是老祖宗留下的智慧,也是中国人最擅长做,称赞、鼓励或者为他人提供帮助。
4、劝人为善。(在与他人相处时,尽力提醒对方,也许你的一句话就能激励别人,给别人力量。)
5、救人危急。(当别人深陷困难时,尽力去帮他,无论物质还是精神,哪怕陪他说说话聊聊天也行。)
6、兴建大利。(不管是修建桥梁,还是施舍茶饭,凡是有利于大众的,都应该去兴建。)
7、舍财作福。(很多人都很看重钱财,如果最看重钱财都能施舍,还有什么是放不下的呢?)
8、护法正法。(不管是你看到的庙宇,还是经典书籍,都应当敬重且加以修缮保护。)
9、敬重师长。(国家的君长、家里的长辈、德高望重的前辈,我们都应该恭敬对待。)
10、爱惜物命。(万事万物皆有生命,作为人要有恻隐之心,爱惜动物的生命。)
《易经》说:“积累善行的家庭,一定有很多吉祥如意的事不断延续下去。”
善良是一个社会最基本的底色,善良,于个人、于家庭、于他人,乃至于社会都是一件有益的事。
人生最重要的事只有一件——修行,修行从修心开始,先从修一颗善良的心开始,愿我们都能成为一个善良且幸福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