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暑期了,去年暑假,我经历了两次培训,今年,因为身体原因,估计哪里也去不了了。
第一天培训,亲近母语的创始人徐冬梅老师做了开场演讲。
亲近母语是2001从中国小学语文教学起步的,是徐冬梅老师比较了发达国家以及西方各国后,发现发达国家和西方各国都非常重视儿童阅读,因此作为一个母亲,作为一个热爱母语教育的人,她发起了亲近母语这个课题。
徐老师认为亲近母语不仅是关注孩子的应试,更关注孩子对文化的认同,注重培养儿童对自己文化的认同。而作为老师,在我们自己对孩子的教育当中,更要注重文化和文学的教育,培育有中国根基的世界公民,培植起孩子的正确的价值观、审美以及思维方式。
徐老师说,今天来到会场的大家都是儿童阅读的点灯人,也是儿童阅读的推广人。
她为我们简单介绍了什么是母语文化教育。母语文化教育就是以母语教育为基点,对儿童进行通识教育。要让孩子知道我们是从哪来的,怎么来的,面对一个什么样的世界,而自己在这个世界里又能够做些什么。
最后她透露了近两年亲近母语的开放体系。一是开放教师成长计划,让教师在实践中提高自己的能力,去影响老师们自己周围的人成为儿童阅读的点灯人。二是开放亲读会体系,以教育重建社会。
可能是已经有了先入为主的观念的影响,在一天的培训下来,我时不时会冒出“这个理念和后知一样”“我们现在就是这么在做的”这样的想法。
比如“以阅读为核心”。徐老师认为,阅读是语文学习的核心环节,式最重要的言语实践,阅读力就是学习力。因此,从儿童阅读的形式和方式,亲近母语设计了不同的阅读类型,包括“语文阅读、文学阅读、人文阅读、科学阅读”。魏老师在《儿童读写三十讲》中也提出:儿童早期智力发展,语言发展是核心。早期智力首先表现为阅读能力。所以,在小学阶段满一定要训练孩子的自动化阅读能力。为此,后知也开发了双系统课程——强调大量输入的儿童课程和强调精确训练的中心的教材课程。
又比如“以文学教育为基础”。儿童天生就是故事的热爱者,喜欢节奏和韵律,可以说儿童和文学是天然亲近的,尤其是儿童文学。因此,亲近母语开发了四大课程——儿童诵读、主题阅读、图画书阅读、整本书阅读,并且还设置了《中文分级阅读标准》。同样的,后知教育也设计了阅读“书梯”,并开发了晨诵课程、整本书共读课程等。更甚,后知团队还提出,要读经典的童书,给孩子提供自居力量的儿童文学。
更有“以育人为旨归”。徐老师提出,“养育心性,发展情感,启发智慧,健全人格,培育正确的价值观、世界观”这是亲近母语的宗旨。无独有偶,后知教育就是从生命成长的角度来理解整本书共读的。魏老师曾说过,从儿童阅读的角度来看整本书共读,就是:亲子,更多时候指的是师生之间,围绕着一本当下最适合的有价值的童书一起阅读,一起就书中的主题展开讨论,并将主题与自己的生命和生活联结起来,从而获得启发或滋养。让书与儿童相互“遭遇”。比如孩子如何处理自己的自卑情结,就去共读经典童书《丑小鸭》,有和丑小鸭一样生命气质的孩子们在自居的过程中,进行层层讨论,不断思考,最后,可能就深刻地理解了这本书,也影响了自己的生命。
虽说亲近母语和后知属于不同的团队,但是,他们热爱阅读,对推广阅读的热忱让我也觉得自己的肩上又多了点重量。我们肩负着影响孩子,培育未来的使命。如果我们能影响身边更多的老师、校长、孩子、家长,那么我们就起到了一灯照隅,万灯照国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