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始表现主义的象征意义绘画
从绘画技法来看,荷兰画家文森特·梵高(1853-1890年)的作品与高更的象征主义有一些共同点。
并且,这两位艺术家都逃离巴黎,都梦想建立一个艺术家社区,最重要的是,他们两个人都主张加强色彩的表现力。
但是梵高的画以更强烈的方式反映了作者的主观性。
因为,他饱受折磨的个性使他竭尽全力去创作一种富有表现力和象征意义、充满宗教和社会意义的画作。
为此,他认为艺术是他自愈所需要的良药,也是道德救赎和社会进步的一种手段。
巴黎印象派画家的绘画知识使他弄清楚了自己的画板,但是由于找不到自己想要的对象而感到不满和伤心,他去了阿尔勒(法国东南部城市)以寻求与大自然的再相遇。
因此,普罗旺斯这个小镇对梵高的重要性,就如托莱多对埃尔·格雷考那样重要。
当时他对技法的掌握已炉火纯青,他用动态且倾斜的笔触,简化的形式和随意的颜色,使画面充满强烈的情感内涵。
并且,他的画作具有与他的情绪密切相关的象征意义。
明亮的天空和充满活力的黄色田野,唤醒了他为风景、人和周围事物作画的创造力,他创作的风景画:《麦田与柏树》(1890年)、《播种者》(1888年)、《绿色小麦》(1889年),《休息》(1889-1890年);他创作的人物画:《摇篮曲》(1889年),《加歇医生的肖像》(1890 年)、《白衣少女》(1890年);他还描绘了其周围的事物:《百合花》(1890年)和著名的《向日葵》(1888年),其活泼和紧绷的形象犹如画家本人一样。
但是在其他场合,世界就像可怕的噩梦一样笼罩着他。
此时他的画作充满了痛苦和寂寞,就像他著名的《夜晚的咖啡馆》(1888年)所表现的那样,为此,他本人解释说,绿色和红色代表着人类的可怕激情。
此后,在他的自画像中,他一次又一次地面对自己的脸,因为他摆脱了在圣雷米镇期间出现的间歇性精神危机。
著名的《在阿尔勒的卧室》象征着艺术家经历了脏兮兮的小旅馆生活无序之后的平和景况。
因此,梵高提出一幅画就是一种感觉,而他的房间则是通过使用色彩来休息以及体验的地方。
在此画作中,出现了梵高职业生涯中绘制过的、悬挂在墙上或摆放在桌子上的不同主题的画作:肖像、风景和静物。
因为,梵高期望传达静止感。
但与此同时,幽闭恐惧症的空间,以及表达某些物体缺陷视野的不稳定性,揭示了对他造成伤害的躁动,并最终结束了他的生命。
不过,梵高绘画中所表达的对初级情绪的探索,为以挪威画家爱德华·蒙克和比利时画家詹姆斯·恩索为代表的原始表现主义绘画开辟了道路。
两人的个性都经受过磨难,并创作了能使他们个人偏好得以具体表达的绘画。
蒙克(1863-1944年)与梵高都认为绘画具有某种宗教的内涵。
因为,他的童年时代充满了悲剧性的事件,这使他的作品表现了生命的悲惨场面。
《病中的孩子》(1885年)、《病室里的死亡》(1893年)等画作表达了他对疾病和死亡的恐惧。
并且,他内心的痛苦集中在性、孤独和痛苦的主题上。
在他的《圣母》(1895年)、《亲吻》、《吸血鬼》(1893年)和《生命之舞》(1899-1900年) 等作品的画面中,性关系被表现为一种破坏性力量,并把女性受孕视为色诱。
他很少像《尖叫》(1893年)那样,用简单和直接的方式表现显而易见的和痛苦的感受,因此,这幅画作是20世纪表现主义的开端。
前景中出现的人物就像一个鬼影,表现了画作标题所表达的含义。
在这里,艺术家通过运用虚幻而强烈的色彩、视角的戏剧性以及围绕在景观和虚构人物的曲折旋律,成功营造出一种压抑的环境。
比利时人詹姆斯·恩索(1860一1949年)则是通过对人物的嘲讽将自己的绘画引向滑稽性。
他与最活跃的比利时画家们一起,于1883年成立了“二十人小组”【这个小组是在布鲁塞尔的律师、出版商和企业家奥克塔夫·毛斯的组织下,由比利时二十名画家、设计师和雕刻家组成的。】,从那以后,人的面孔就被狂欢节面具所取代,这从他最有代表性的作品《基督进入布鲁塞尔》中也可以看出来。
这个宏大的场面使棕枝主日【粽枝主目,也称圣枝主日、棕树主日或基督苦难主日,是耶稣复活日前的主日,标志着圣周的开始,据《福音书》记载,耶稣基督于此日骑驴入耶路撒冷,受到民众手持棕榈树枝的热烈欢迎。】变成了狂欢节日,节日中充满了各种怪异的人物形象。
而恩索就是在这些怪异的人物形象中长大的,因为他的父母就拥有一家售卖儿童娃娃和狂欢节用品的商店。
因此,艺术家本人把基督的形象作为现存社会的叛逆者,作为社会虚伪的受害者。
与此同时,恩索继承了埃尔·博斯科的讽刺性特征,并且在戈雅的行列中夸大了人的道德缺陷来嘲笑人。
为此,就像梵高的作品一样,他依靠暴力色彩主义的快乐风格,并将其用于情感目的,但他的这种风格是在寻求观众的反感。
然而,古斯塔夫·克里姆特(1862-1918年)画作的象征主义与官方绘画是对立的,他的绘画将印象派的细节与表现主义、现代主义的元素混合在一起。
克里姆特是1897年维也纳分离派的创始人之一,该运动在19世纪末中欧地区艺术发展的各个领域都有所体现。
最初,分离派运动因与学术历史的决裂而遭受非议,但随着时间流逝,它逐渐被势利的资产阶级所接受。
其作品的特色是采用珐琅色彩和最纯净的拜占庭风格金色,同时,这也背离了他在维也纳应用艺术学院所接受的训练以及他作为舞台美工师的初衷。
因为,他的风格似乎将象征主义绘画与装饰艺术融合在一起。
豪华装饰品的发展,使他可以在其最具象征意义的作品中谈论“恐怖真空”:例如作品《朱迪思》(1901年)、《达娜厄》(1807-1808年)、《亲吻》(1907-1908年)、《人的三个阶段》(1905年)和《萨洛美》(1909年)。
在这些作品中.克里姆特使用几乎是二维图形的格式简化了图像。
在装饰性的背景中,这些形象被构思出来并得以物化,也因此获得了重要意义,因为人不再掌控自然。
事物是支配人类的力量,有机的事物通过与观众的接触面变得生动。
因此,生硬和静态的装饰形式使人物看起来僵硬化、并显现出一种象征性和隐秘性,而这成为他作品的主题。
这个时期的部分现藏作品:
梵高的作品:《百合花》(1889年,现藏于洛杉矶保罗·盖蒂博物馆);《有麦穗的麦田》(1889年,现藏于伦敦国家美术馆);《在阿尔勒的卧室》(1888年,现藏于梵高博物馆);《插在花瓶中的十四朵向日葵》(1889年,现藏于阿姆斯特丹梵高博物馆)。
梵高的作品:《白衣少女》 (1890年,现藏于华盛顿国家美术馆):《加歇医生的肖像》(1890年,现藏于巴黎梵高奥赛博物馆)。
爱德华·蒙克的作品:《圣母》(1894-1895年,现藏于挪威奥斯陆国家美术馆);《尖叫》(1893年,现藏于奥斯陆国家美术馆)。
詹姆斯·恩索的作品:《基督进入布鲁塞尔》(1888-1889年,现藏于安特卫普美术馆)。
克里姆特的作品:《亲吻》(1907-1908年,现藏于维也纳东方美术馆):《人的三个阶段》(1905年,现藏于罗马国家现代美术馆);《朱迪思》(1901年,现藏于维也纳东方美术馆)。
PS:部分资料来自世界绘画史和美术史
我是 @别具一格格,爱文字爱分享爱创作。
正在码字创造人生,
岁月孤苦,唯热爱可抵漫长,
期待与你相遇,学习,进步与成长。
喜欢记得点赞收藏,我们下次分享见。
期待关注,让你每天收获一篇优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