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火水金土
肝心脾肺肾
01 夏属火主心
五行是中国古代道教哲学的一种系统观,广泛用于中医、堪舆、命理、相术和占卜等方面,其认为宇宙间的万事万物,根据其特征,可以系统的分成五大类:金、木、水、火、土。就四季和对应的五脏来说:
春天色青,五行属木(夏历正月阳木,二月阴木),五脏属肝;
夏天色红,五行属火(夏历四月阴火,五月阳火),五脏属心;
秋天色白,五行属金(夏历七月阳金,八月阴金),五脏属肺;
冬天色黑,五行属水(夏历十月阴水,十一月阳水)五脏属肾;
夏历三、九月五行属阳土,六、十二月属阴土,五脏属脾,色黄。
5月6日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七个节气——立夏。立夏后,气温明显升高且稳定,天气越来越热,会让人情绪躁动,脏腑也会跟着不安。因此,立夏后,更应注重养心神、护脾胃。
02 养心神
心与夏天相通应。当气温升高后,人们极易烦躁不安,好发脾气。此时人们不仅情绪波动起伏,机体的免疫功能也较为低下,起居、饮食稍有不妥,就会发生各种疾病。保持心情舒畅、切忌暴喜伤心。清晨可食葱头少许,晚饭宜饮红酒少量,以畅通气血。
夜卧早起
夏季的特点是白天时间长,夜间时间短,人体也应该适应自然界的规律,晚上睡得晚一些,早晨起得早一些。夏季合理睡眠时间应该是:就寝时间为22:00~23:00,起床时间为5:30~6:30。若夜晚不能早睡,中午适当的午休不失为一个很好的调整。
中午1时到3时是一天中气温高的时候,人容易出汗,稍活动就会因出汗多消耗体力,极易疲劳。所以,中午可以听听音乐或闭目养神。午睡一般30~60分钟为宜,时间过长反而会让神气受损。午休时,即使睡不着也要闭目养神。长期坚持午休可生发心气、温煦脏腑、养神护体。
养阳驱邪
夏季虽然气温较高,但仍要顾护人体的阳气。阳气是人的动力,夏季阳气旺盛且常浮跃于外,反易被外邪所伤,如大汗则亡阳。换言之,在炎热的夏季,一般不宜进行大量运动,运动之后应及时补充水分和营养物质。
立夏以后饮食原则是“春夏养阳”,养阳重在“养心”。因此,在整个夏季的养生中要注重对心脏的特别养护。养心可以多喝牛奶,多吃豆制品、鸡肉、瘦肉等,既能补充营养,又可达到强心的作用。平时多吃蔬菜、水果及粗粮,可增加纤维素、维生素C和维生素B族的供给,能起到预防动脉硬化的作用。
03 护脾胃
夏季暑热湿气重,日照时间延长,人们的睡眠时间和饮食量逐渐减少,再加上出汗增多,人体电解质代谢出现紊乱,易出现疲劳倦怠、没有胃口、注意力不集中、中暑等症状。人们大量排汗会造成人体阳气不足,皮肤腠理易于开泄,而多食用酸性的食物可以使皮肤腠理适当收缩。立夏饮食原则是增酸减苦,宜清淡、多补水,多吃易消化、富含维生素的食物。
少吃寒凉瓜果
夏季饮食要以清淡为主,不要吃太油腻的食物,每餐不宜吃太饱,以免增加胃肠道负担,不利于消化。夏天是瓜果类水果蔬菜丰收的季节,多吃当季瓜果固然好,但要注意营养搭配和适量原则,肠胃不好的人要尽量少吃寒凉类瓜果。
多喝白开水
由于出汗较多,有些人喜欢吃雪糕、喝饮料解渴消暑。饮料中含有色素和香精,雪糕过冷也容易刺激肠胃,因此除了运动饮料外,不建议吃雪糕、喝饮料代替水。平时要多喝白开水促进新陈代谢,多汗者可适量喝淡盐水,尤其是高温作业时要注意补水补盐;还可在做菜时多放点盐、吃偏咸的食物。
多进酸梅汤和粥
为了适应散热,人体的血液循环会重新分布,流向皮肤的血液增多,内脏尤其是胃肠道的血流减少,导致消化液分泌减少,胃酸降低,食欲下降。因此多吃山楂、乌梅、木瓜等健脾胃的酸性食物可以使皮肤腠理适当收缩,保证胃肠功能正常。喝酸梅汤也是一种不错的选择。此外,粥也是便于消化的夏季食物,除了常规的鱼片粥、鸡粥外,人们还可选择薏米、淮山、芡实等健脾、祛湿的药膳粥,但糖尿病患者和胃下垂的人不宜喝粥,以免加重病情。
立夏节气,此时天气逐渐炎热,万物繁茂,人们的生理状态也发生了一定的改变。夏季与心气相通,夏季有利于心脏的生理活动。顺四时是养生的首要原则,因此,要顺应节气的变化,注意养心脏。应重视立夏养生,平和过渡到夏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