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毕业的时候,写过这样一段话:我演完了七年的角色,你看完了七年的故事;我从弱冠之年步入而立,你的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在我刚刚走进这所大学时,她迎来了百岁的生日。历时百年,几经易名,数次搬迁,她成了中国最流浪的大学。
一直以为自己是一个理性的人,觉得自己应该不会像电影中那样,在毕业时候或者回学校的时刻,有一种泪腺崩溃的感觉。
现实却重重的给了我一记耳光。原本可以一趟车直达的旅途,我硬生生地分成两段,就为了在这个我待了七年的城市静静地坐着,坐了三个小时!
凌晨的马路上,春雨淅淅沥沥的下着,我彳亍在街头。细嗅一下空气中熟悉的味道,感受一下曾经的心情,聆听她这段时间的变化,回味那过往的记忆。
这是我的第二故乡,她陪我走完了我最后的青春,我是那么的怀念曾经在这里的一切,如今就为了这短暂的相处,我就死命的折腾着。
就是这样的一座城市,成了我另一个家。
图片发自简书App
趁年轻,使劲儿的折腾。这应该是我学生时代最真实的写照。
如果说,一个故事一杯酒的话,那么这七年的大学时光足以让我这个酒量尚可的孩子醉得不省人事。
不要愁,十年后所有的故事都将成为下酒菜。
如今,我坐在这座城市的马路上,一声问候一壶酒,一个故事一段情。一如那句话所言:“你不来,我怎敢老去?”这座城市中始终有我的位置,任凭风雪无数,管他人来人往。
如果有一天,我这漂泊的游子再回到这座城市,她仍然会像当初一样,静静地看着我的到来。
这座城,这个家,这里有故事,也有酒。
2017年4月17日,写在城市的大马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