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以包子开始以包子结束的一天。今天换了一条路去地铁意外发现有卖流沙包的果断买了一个虽然当时已经晚上九点半了,虽然吃了一嘴和一手机屏幕的流沙(不要问我为什么手机屏幕上也有),但是满满地都是满足。
今晚结束了Michael的酷儿理论的系列课程,在此小小哀悼下错失了两次获得老师送文化衫的机会,但是还是有两根小铅笔来慰藉自己。
我本来是来听批判学派的,M教授的酷儿理论课是不在我学习计划之中的,但是这个课在四天课程里给了我最大的收获。以前一直想不通:柏拉图主张男男之爱,那西方文明既然是与古希腊文明是一脉相承的,为什么在对男男性爱的接受程度上出现了断裂。M教授对酷儿理论、男性身体的历史话语转变,给了我答案。
古希腊柏拉图在《会饮篇》谈及男男之间的爱,但是这里的爱不同于如今的男男之爱,因为柏拉图说的是年长的男性对于年幼的男性的教育辅导,说白了就是娈童。后来到了维多利亚时代的英国,这被称为greek-love。但是可以肯定的是,古希腊对男性的身体是非常崇尚的,比如各种男性裸体雕塑。后来古希腊衰亡后到了古罗马时代,这个时候西方的基督教诞生了,成为了主宰的宗教,基督教认为一切不以生殖为目的的性交都是sin,其实从这一点上来看,基督教是属于功能学派的,因为要给一切人类行为冠以“功能”,人们就想单纯的享受性爱难道不行嘛。于是古罗马时期,把一切裸露的男性雕塑看作是异教,《圣经·创世纪》也记载了耶和华摧毁了所多玛与蛾摩拉两个城市因为同性恋。所以古罗马时期的人摧毁了很多古希腊的雕塑,即使后来重新构建也是有区别的因为古希腊的雕塑材质是黄铜,后来重建的是大理石。可见基督教的教义使得人们开始恐惧惧怕同性恋和男性身体。
再到后来到了意大利时代,大举文艺复兴的旗帜,艺术家比如达芬奇、米开朗琪罗等开始探索古希腊的裸露男性的身体。再现了the man nude,开始荣耀化被基督教罪名化的男性身体。但与此同时,男性的身体不再是古希腊的美感象征,还带有了性的象征。
然后是维多利亚时代的英国,英国的学者为了为同性恋正名,他们再次把希腊的柏拉图说的男男之爱搬出来,并命名为Greek-love,并举达芬奇、米开朗琪罗等例子来证明男同在艺术上的造诣更高。咱们国家的陈丹青教授在清华上课时也曾谈到过这个问题说他在意大利学习时发现有才华的能敏锐感知到色彩的都是gay。同时期,德国有个同性恋摄影师von Gloeden拍摄了很多男性身体的照片和男男亲密的照片。在这里,摄影这项新媒介技术对西方的性文化起来了重要的作用,这个时候男性的身体成为了可以被凝视的物体,因为大量复制生产的照片使得人们可以买回家在私人空间里慢慢欣赏。
20世纪初,男性的身体开始商品化,突出的人是sandow,商家对他的身体进行商业化,宣传“体格文化”,如今流行的健身热潮可以看作是对20世纪初的body building的复兴。因为资本进入其中进行运作,开始进行了有针对性的色情市场的定位,但是完美的男性躯体试图在与希腊民主联系起来,但是很遗憾地是这其中依然有种族意味。
二战时期,因为战争需要,男性需要去参战,于是男性的身体被构建为是强壮的是为民主而战的。战前,强壮的就是异性恋,弱的身体就是同性恋。当时商业资本再次运作,宣称吃了xxx或者进行xxx锻炼就会变成强壮的。这无疑是异性恋的霸权。
但是在战争中,身体受到了摧残,二战结束后,这些在物理上残缺的身体回国后,无时不刻在宣示着一个事实那就是我们先前对男性的身体是一种深深的迷思,他们也是soft、vnlnerable和emotional的。所以战后酷儿群体的接受程度相比较战前变高了,他们在费城积聚形成群体
到了20世纪60年代,各种社会思潮兴起,引发了男性身体的再思考,因为女权、新马克思主义等运动的兴起,对同性恋的接受程度再次提高。此时对男性身体的强调不再主要以情欲为主而是强调一种健康。再到后来好莱坞对“硬汉”的塑造,再到如今ck的广告,都随处可见男性身体作为一种符号的象征之义的转变。可惜的,在如今这个一切都被商业收编的社会,男性身体的展现也无法再现古希腊时期的单纯美感,而是以消费主义为导向的消费。
所以,一切都是social construction,不管是性别还是知识还是身体。性别是不断地复制,并没有一个初始的性别,我们说的是gender而不是sex。
the creation gender is in the “do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