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电影《放牛班的春天》主要讲述了世界著名的指挥家皮埃尔在母亲的葬礼上碰见了旧友佩皮诺,并为他送来从前在辅育院的老师——马修的日记本。通过回忆,影片向我们讲述了从来到辅育院到被院长辞退期间,马修与学生们发生的各种故事。
影片名中的“放牛班”可真不是白叫的。影片中的学生们就真的如放养的牛一般,脾气暴躁,性子刚烈,并且桀骜不驯,不论你怎样责、教训他们,他们的行动依然如旧。上课捣乱,大声喧哗,故意使坏已经是他们习以为常的了。他们的捣乱已经发展到辱骂老师,欺凌同学,甚至伤害老师等。但很显然,孩子的天性本不该如此,他们也有善良的一面,也有自己梦想的职业,只是在这个专门看管问题孩子的黑暗地方,他们开始变得抵触老师,行为暴力,心里也开始变得扭曲,如果有人用温柔与体谅去开导他们,他们绝不是现在这样。
那么这个人,这个“春天”就来到了辅育院。马修老师温柔,但又不失严厉,对待不同的学生,他也有自己的一套方法。对待学生犯错,他不会去责骂、体罚,而是去宽恕、原谅他们,让他们自己反思,让他们心存愧疚,最后感激,才能真正的解决问题。马修也能发现,学生们身上的优点,比如根据孩子们爱唱歌的兴趣创建合唱团,也正是这个举动,才发现培养了皮埃尔这个音乐天才。同时,马修也有自己的主见、创造、责任心等,从他不顾院长阻挠,创立合唱团就可以看出。
同时,影片中也有反派角色,比如院长。院长就是一个贪图名利的自私鬼,他教育学生从来只有两个词“犯错、处罚”,是一个空有职权,没有任何教育能力的人,从来不从学生的真正发展去考虑,最后,由于被举报过重体罚被撤职并抓走,也是落了一个应得的下场。
在现实生活中,有许多“放牛班”,也有许多的“马修”。但无论是哪里的教育,我们都应该关心、尊重、鼓励学生,同时我们也要了解到教育的意义,老师并不能一味地责罚,学生也不应该一味的抵触,而是应该在互相理解互相尊重的基础上联合起来,一起为这个世界散发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