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感知大于事实
昨天“超强”台风山竹登陆广东,之前,看朋友圈、短信、新闻,就已经听闻这次台风的消息了,所以对于山竹的登陆,没有什么好意外的。
早上出门买东西的时候,稍稍感受到了一点台风气息,雨丝迎面扑来,走在路上也躲闪不开,想要赶回公司,但有一种寸步难行的感觉。
不过还好,台风还没真正来临,我就已经赶到了办公室,在里面待了一整天,没怎么出去过。
也许是与外界“隔绝”的缘故,我对台风没有太强的切身感受,只是听到了外面轰隆隆的风声拍打窗户的响声,有点像乐队打鼓的声音,只不过这个声音断断续续,持续了10个小时左右而已,到了晚上又基本回归到平日里的风平浪静。
此时,我恰好看到了和菜头写的一篇文章《台风》,点开来看,被他的观点震惊到。
他说,媒体展现出来的台风天,是一个极为可怕的自然灾害,类似火山喷发、地震突袭,毁天灭地的过程,台风会把轮船抛上陆地。记者会在台风中声嘶力竭地报道。
其实,这只是媒体的大肆渲染而已,现实中台风将轮船被抛上陆地的景象,还是很罕见的!
台风天并没有人们想象中那么可怕,有时候确实意味着强风,但是有时候也可能是擦身而过罢了。很多时候“强劲的”台风只是人们的一个臆想而已。
和菜头把人们对台风的惶恐上升到了一个社会现象:人人都会因为潜在的风险而感到焦虑和恐惧。原因只不够是因为并没有亲身经历过那些风险和危机罢了。基于想象的恐惧会被无限放大,一直到遮天蔽日。
这个观点跟网络上大部分写台风“山竹”的文章有很大的差别,我浏览了好多描写山竹的文章,里面基本都是讲山竹如何强劲,破坏力多么强大,人们多么的惶恐。
但是我观察身边的人,大多数人其实并没有受到台风多大的影响,只不过在媒体的渲染下,变得人人自危而已。
2.对未来的忧虑让我们恐惧
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台风天,菜价飞涨,人人都上街抢购,菜价是平时的4~5倍,菜农们卖得很欢快,很多蔬菜还供不应求。
今天早上去买早餐,路过菜摊,听到一个菜农说她昨天的白菜价卖到了20元/斤,而且,还卖光了。今天天气转晴了,她的生菜降回到了6元,却无人问津。
这个现象,其实在前两年也出现过,食盐取消政府定价,由市场说了算,人们觉得开放定价后,盐价会飞涨,于是很多人就上超市抢购食盐,我一个亲戚也是,去超市买了一大箱好几十包,后面盐价有没有上升?并没有,还是白菜价,她后面吃到过期还没吃完了。
可见,国家的政策出台,媒体的渲染,人们的过度解读,很容易造成市场的波动,人心的恐慌。
因为人们都喜欢确定性的事实,对即将经历的未知会感到恐惧,对于未来的不确定性会产生焦虑,焦虑感越强,人们的动力越大,具体体现在:去超市购物,囤货,把商品抢购一空,在社交网络发出自己的感叹,对未来可能不会发生的灾难担忧…
之前写过一篇《断舍离,让身心走得更远…》,里面讨论了了我们为什么会囤积那么多的东西,有一点是因为对未来不确定性的担忧,我们舍不得丢弃物品,是因为我们觉得它们在未来很可能会用上。
如果此时丢弃,未来需要用再去买就得花冤枉钱,可是大多数物品,在未来基本是用不到的,可是我们就是放不下这种焦虑,所以总是囤积了很多东西,总是难以断舍离掉。
3.一切的成长都在于经历。
我们如果经历过一次搬家之后,就会知道囤积物品给自己的麻烦,那种清理的繁琐,那种丢弃的不舍,那种搬运的沉重,都让我们感到痛苦不堪。
可是,经历过一次,我们就会懂得对物品进行反思,多次的反思后,我们会慢慢养成一种断舍离的习惯,对物品的执念也会减少许多。
所谓的成长就在于经历,身在其中的人就会彻底变成谋求解决问题的方案。抽象的风险和危机就会变成具体的应对措施。
第二次面对的时候,风险和危机就会变成具体而微的事,人们最多觉得麻烦,而不会被恐惧所征服。
所以,经历过这次台风后,我们下次面对台风知道了:在台风来临时候,最好是待在家里,不要外出;锁好门窗,不要让风吹进来;所在地的风力过大,可以贴上胶布防止玻璃被树枝、风沙等等异物所击碎;台风来临,不要去海边,提前一两天囤好第二天的粮食…
我们在经历中成长,在经历中成熟,在经历中得到智慧。一切的成长都在于经历。
之前,写文章也是这样,我一开始写得并不咋滴,老师说,多写几次就好了。我就开始写了,写完我发现,写作一点也不难,可能刚开始只是想,就会觉得写出一篇文章是个庞大的工程。
但是写多几篇后,就觉得写完一篇文章是个轻而易举的事情,后面剩下的只是如何把文章写得更好而已!
所以,我们要破除对潜在的风险的恐惧,不要只是单纯地去空想,多去经历那些让我们害怕的事情,经历多了,我们对事实的感知就会提高很多,不会被媒体的报道所误导,对未来也会有一个更加清晰的认知,不会因为未来的不确定性而担惊受怕。
因为,一切的成长都在于经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