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孙永兴
唐市镇西马惊湖,碧波荡漾,鸥鹭翔集。不知哪一个朝代,湖东有水仙庙,湖西有火神殿。两座庙香火鼎盛,善男信女,川流不息。虽说两庙香火都旺,但在香客心里,两者是不一样的。
水仙庙供奉倒执净瓶的观世音菩萨。这有讲究:菩萨低眉,慈悲六道;倒执净瓶,表示甘霖之水,遍洒人间。大家被“善”意感召,“桃李不言,下自成蹊”。还有个不便说出的原因,水仙庵主持尼姑叫静修,长得秀气,信女们围绕在她身旁,想沾点灵气,善男们隔三差五来看望,要不,心中会失落。
火神殿神龛上,立一条眼如铜铃,利爪獠牙的火龙。它是管人间灾祸的火神。人们怕遭灾受害,纷纷来烧香磕头,求火神网开一面,别找麻烦。即使横祸降临,遭了火灾,还要到这里来“谢红”,感谢火神的警戒。火神殿里的当家道士叫邱宁。他相貌怪异,三角眼,黄牛鼻,招风耳朵畚箕嘴,上身长,两腿短,不像人,倒像鬼。
两座庙,一个是用“善”来感召,一个是用“恶”来震慑,一个属水的,一个姓火,本来“水火不容”,不是一个道上的神仙。但是“男僧寺相对女僧寺,没事也有事”。那水仙庵的静修师太,对火神殿的邱宁法师有不可遏制的吸引力。相隔茫茫湖水,邱宁道士叫工匠造了一条船,他有事没事摇了船过来,到静修师太前,借个钟磬,要个卷轴什么的。借了东西你就走么,但邱宁还要向师太问寒嘘暖,磨磨蹭蹭,耽搁上半天,干吃豆腐。
静修美姑对邱宁并不失礼,陪坐谈笑,有分有寸,不以耽搁了其他香客为意。邱道士一次次来借物陪尼姑,渐渐麻烦缠身。他那条船,过湖来好端端的,回去时却七穿八洞,不能坐人,只能叫船匠拖上岸修理。修船很费钱财,俗话说:“若要穷,拖条破船岸上铳。”道士常到尼姑庵里吃豆腐,他庙里的香火也就清淡了,加上一次次修船费用。一来二往,邱道长一贫如洗,连三顿薄粥也吃不起,火神殿墙坍壁倒,满目凄凉。
火神殿毕竟是主宰灾祸的神庙,是有法力的。正当它门可罗雀,被人们忘记的时候,乡村里灾难来了。先是几家人家失火,无家可归的人,还要到火神殿谢红供奉。接着长时间炎热干旱,禾苗枯焦。老百姓到火神殿供上厚礼,哀求火神收敛烈焰。最后传染开了疫病,脸黄肌瘦的病人,讨论重修火神殿,善待火神,让它收回淫威。
人们唉声叹气,不知如何是好。一天清晨,突然电闪雷鸣,暴雨倾盆,大雨下了三天三夜。狂风怒号,江河沸腾,天地一片昏黑,似乎能听到龙斗虎争的厮杀声。大家战战兢兢,呆在家里,不敢出门一步。
三天过去,雨过天晴,人们惊奇地发现:马惊湖西的火神殿不见了,好像那里从来就没有过庙,邱宁道士也不见了,好像这世界上从来就没有过这个人。湖东的水仙庙还在,和过去的水仙庙不同,它后面一堵墙还立在岸上,三面墙却悬空架在水面上,像杂技演员表演金鸡独立。人们走进水仙庙,神龛香案,桌椅蒲团,一如往常,没有什么变动。只是尼姑静修不见了,她到哪里去呢?
一种说法流传开来:邱宁道士本来就是一条为非作歹的火龙,静修尼姑是修炼千年的蚌仙,蚌仙有千年明珠,对火龙来说,有不可抵御的诱惑力。火神殿破败,火龙制造了火灾,干旱,疫病,为害乡民,触犯天条。上天震怒,灭了这条恶龙。蚌仙在与火龙搏斗中有功而升仙,水仙庙下原是她的居室,现在人去室空,小庙也便悬空起来。据说,下面留的蚌壳,一壳可盛三石大米。
(此则故事,根据《康熙常熟县志•杂记》记载改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