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细雨,沐浴着太平;大明宫景,多少宿命。回首遥望苍穹下,世事浮沉,无常无情;终我一生,难寻太平。
——《大明宫词》
梦回大唐,贵为大唐公主的她,是幸运的,何况能集父皇、母皇、兄皇等万千宠爱于一身,又何其幸中之幸也?然而,身在帝王之家,又注定了她难逃悲情宿命的结局,尽管她竭力想要“翻手为云、覆手为雨”地挣扎,无奈她母皇的千古之惟一不是她所能实现的,她只能草草收场,最后,落得三尺白绫、一片凄凉……
尽管她在正史中连一个本来名字都没留下,可是,当人们津津乐道地说起她——太平公主,她的那些风花雪月、她的那些如母皇般权势熏天的传奇往事,便会涌上口中纸面,让人们一遍又一遍、不厌其烦地温习……
太平公主,为唐高宗李治和一代女皇武则天的小女儿,太平一名,本是她的道号,然而,皇帝女儿缘何要出家呢?
大概因为武则天本人出过家,有一种特别信仰,所以当她的母亲荣国夫人杨氏去世后,就命自己疼爱的小女儿太平公主出家进行祈福。尽管如此,太平公主却一直住在宫中。直到吐蕃求婚,欲娶太平公主。为了避免和亲远嫁,这才修建太平观让公主入住观中。
想来太平公主于观中的日子定是无忧无虑,等到初长成,她便有了自己的少女心事,恰如李商隐所言,“春心莫共花争发,一寸相思一寸灰”,而此际,某个花好月圆之夜,太平公主向往的人生正向她摆手:
“长安月下,一壶清酒,一束桃花,昆仑奴面具后的脸,我从未见过如此明亮的面孔,以及在他刚毅的面颊上徐徐绽放的柔和笑容。我十四年的生命所孕育的全部脆弱的向往终于第一次拥有了一个清晰可见的形象。我目瞪口呆,仿佛面对的是整个幽深的男人世界……”
于是,聪明的公主含蓄地向父母表达了自己的意愿,有一天,她身着武官服饰在父母面前跳起了舞,当父母诧异,惊奇问她为何穿成这样时,她毫不掩饰地说“为何不赐给驸马呢?”
驸马是她心仪的表兄薛绍,即她姑姑城阳公主的二儿子。公元681年,他们的婚礼,名噪一时,据史料记载,热闹的火把通明,连沿途的树木都烤焦了,更甚的是为了让那宽大的婚车能顺利通过,竟然不惜拆除县馆的围墙,想来这种盛极一时的荣耀,也只有她这大唐第一公主才能享受得到吧!
红烛罗帐,“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郎才女貌、门当户对的婚姻,这一时期的太平公主,应该是她人生中最美满的时刻之一吧,若能这样持久下去,岂不应了她太平的名字?又哪里会有忧愁呢?
只可惜,幸福的时光总是一闪而过,7年后,公元688年,因薛绍的兄长参与唐宗室谋反,薛绍虽未参与,但受牵连,尽管太平公主苦苦向母亲哀求,薛绍还是于689年落得“杖责一百、饿死狱中”惨烈下场,她极力哀求换来的也只不过是留个全尸而已。
长安城氤氲着濛濛细雨,细雨过后的夜晚,笼罩着朦朦月色,被母亲禁闭宫中且受严密监视的太平公主,在夜深人静时,唯有以泪洗面,哀叹这突如其来的命运不公,即使贵为公主,仍然左右不了自己的命运,也许正是在这次变故中,让她对自己的人生有了崭新的认识。
公元690年,在武则天的安排下,太平公主很快改嫁武攸暨(武则天堂侄)。可悲的是,这之前,武则天为让女儿嫁给武攸暨,竟然处死了武攸暨的原妻。等到忙完这次婚姻,两个月后,武则天正式登基为女帝。从此,太平公主在母皇帐下,日益展示出她一脉相承的政治韬养。
705年,神龙元年,八十有余的武则天(624-705年)由于年老多病,养病为主,李家和武家的夺权之争更加激化,太平公主身处武家,仍心在李家,她参与复辟李唐,与那些李唐的拥虿们一道用力,诛杀二张(张宗昌、张易之兄弟),架空迫使武则天让位,史称神龙政变,这一年,唐中宗李显重新执掌大唐江山,太平公主诛杀有功,被封为“镇国太平公主”。
710年,唐中宗李显被老婆韦后和女儿安乐公主毒死后,韦后效仿武皇行径令人愤慨,太平公主又参与唐隆政变,她与四哥家侄子李隆基等发动政变,灭了杀了三哥的三嫂韦后和侄女安乐公主,成功让四哥唐睿宗李旦复位,这时她的地位和权势达到了新高度,国家大事、朝臣请示等,皇帝都要问一句,跟太平公主商议过了吗?
然而物极必反,上帝欲让其灭亡必先令其疯狂,太平公主在达到了唐朝公主权势之顶峰后,十分强势,这势必造成与太子侄子李隆基的针锋相对,两虎相斗,必有一伤。
712年,操之过急的太平公主欲废太子李隆基,反而促成唐睿宗及早让位于太子,这之后,更是连连想谋害新皇,这谁能受得了?正应了后来宋朝太祖赵匡胤那句经典名言: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酣睡?朝中七宰相,五出其门,文武依附者过半,后来的一代明主唐明皇李隆基又怎么会能容得下自己的姑姑这样擅权自专威胁自己的统治地位呢?
713年,长安城又一次细雨挥洒,李隆基以太平公主谋反之罪出手了,公主逃亡山寺。退位的四哥睿宗李旦向儿子玄宗李隆基说情,想要保住妹妹太平公主,却未能如愿,三日后,太平公主出来后,被赐死家中,宿命如此,劫数难逃、太平难寻!
另外,太平公主共有四子四女,与薛绍和武攸暨各生有二子二女,女儿自不必多言,四个儿子分别为:薛崇训、薛崇简;武崇敏、武崇行。太平公主死时,除薛崇简因效忠李隆基而幸免,其余子嗣均被处死。
有时,翻开大唐历史,常吃惊于其令人不解的悖论,五味杂陈于那些荒诞的事情,比如,一个任侠尚侠、英雄辈出的朝代,竟然尔虞我诈、亲情丧尽,朝廷更迭、国家大事,其实,竟是一些家庭内斗史,不过,历朝历代何尝不如此?只不过太平公主周遭的环境,让人尤为震惊。尤其在古代,事关什么贞节牌坊,烈女不侍二夫,之类,缘于大唐建立者的秉性,是没有那么强烈的概念的,难怪有脏唐之称,尽管是瑕不掩瑜着唐朝的兴盛。礼教习俗蔚然成风应该都是宋代程朱理学之后的事情。
看看太平公主(665-713)的家人们:
1.大哥李弘(653-675,后被父亲高宗李治追尊为孝敬皇帝),675年出行洛阳时猝然离世,据说其死与母后武则天难脱干系;
2.二哥李贤(655-684,后被弟弟睿宗李旦追谥为章怀太子),684年在流放地巴州被逼自尽,其死与其母后武则天干系甚大;
3.三哥李显(656-710,唐中宗,683-684、705-710两度在位,最后被老婆韦后和女儿安乐公主毒死),其长子李重润(懿德太子)与女儿永泰公主之夫君武延基于701年被母后武则天杖杀,永泰公主间接受惊难产而死,也就是说武则天杀了自己亲孙子、孙女丈夫。
4.四哥李旦(662-716,唐睿宗,684-690,710-712两度在位,病逝),其儿子,便是大名鼎鼎的唐玄宗李隆基。
5.姐姐安定思公主,同母武则天所生,成为武则天后宫内斗的法宝,早夭,麟德元年追封安定公主,谥号思。
再看看那些奇葩事,若束之红楼,又是一部皇皇巨著,比如,太平公主的大姨韩国夫人(武则天的姐姐,后来毒杀武则天未果而自杀)及大姨家的表姐妹魏国夫人(武则天的侄女),竟然都与太平公主的父亲唐高宗李治有染;太平公主的姥姥荣国夫人(太平公主出家所祈福之人)甚至与外孙贺兰敏之(太平公主大姨家的表兄)有染;而这个贺兰敏之曾玷污过太平公主的丫鬟,也有说是玷污太平公主的,无据可证,但强奸了即将新婚的当时太子李弘(太平公主的亲大哥)的未婚妻,致使婚事搁浅是确有其事;太平公主的亲三哥唐中宗李显是个妻管严,其妻韦后(太平公主的嫂子)与武三思(武则天的侄子,太平公主的表兄)有染,另外,李显的“昭容”上官婉儿(664-710,大唐才女,年龄与太平公主相若)也与武三思有染;当然,也不能忘却太平公主的母亲,一代女皇武则天男宠更是多不胜数,薛怀义、张昌宗、张易之,等等;太平公主也不例外,大肆包养男宠,与朝臣通奸,而男宠张昌宗就是她献给武则天的,而为了男宠崔湜,她与上官婉儿反目成仇……
关于太平公主,后世言论颇多,姑且选录两则聊作结语:
《资治通鉴》:“太平公主沉敏多权略,武后以为类己,故于诸子中独爱幸,颇得预密谋,然尚畏武后之严,未敢招权势;及诛张易之,公主有力焉。中宗之世,韦后、安乐公主皆畏之,又与太子共诛韦氏。既屡立大功,益尊重,上常与之图议大政,每入奏事,坐语移时;或时不朝谒,则宰相就第咨之。每宰相奏事,上辄问:‘尝与太平议否?’又问:‘与三郎议否?’然后可之。三郎,谓太子也。公主所欲,上无不听,自宰相以下,进退系其一言,其余荐士骤历清显者不可胜数,权倾人主,趋附其门者如市。”
蔡东藩:“公主为天子元妹,宰相多出门庭,六军供其指挥,似亦可以止矣,而必猜忌玄宗,阴谋废立者何哉?妇女不必有才,尤不可使有功,才高功大,则往往藐视一切,一意横行,况有母后武氏之作为先导,亦安肯低首下心,不自求胜耶?卒之天授玄宗,心劳日拙,欲借口于星变,而反迫成睿宗之内禅,欲定期以起事;而又促成玄宗之讨逆,身名两败,不获考终,嗟何及哉?”
�ô3.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