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行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有如此描述: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时,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这就是举世闻名的牛顿第一定律,也叫惯性定律。换句话说,任何物体都要保持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状态,直到外力迫使它改变运动状态为止。
亲爱的同学,学完牛顿第一定律,如果只是满足于会做几道题,还有同学会说我可是会做压轴题。尽管如此,我还是说你OUT了。王阳明十二岁可是说出了让他的先生目瞪口呆的话——天下第一等事乃是做圣贤。时值今日,退而求N次吧,好歹学个东西也能提高自己或者能解决下自己生活中的问题。我向来也不喜欢”看山是山,看水是水“,本着这个态度出发。让我们来挖掘牛顿第一运动定律背后的深意。
如果这个物体原先是匀速运动的,它将维持匀速运动;原来处于静止状态,它仍会保持静止。因此,牛顿第一运动定律称为惰性定律可能更为恰当。不只是我们周围的物体,我们的同学们还有我哪个没有惰性啊?我们想拥有一个强健的体魄,良好的学习成绩,更受老师和同学们的喜爱……进入一个更高更好的状态,怎么才能实现这些美好的愿望呢?牛顿老爷子给出了秘方——“外力”,借助外力,从而克服之前的惰性。
依靠外力,打破原来的平衡,方能达到理想状态。可是平时有诸多能成就我们的“外力”,我们不但不懂得感恩,反而熟视无睹,甚至怨声载道。作业不写,上课说小话,与同学闹矛盾,玩手机忘记了一切……此时,外力出现了——老师找你谈话,父母在你面前念叨。老师的谈话与父母的念叨正是知道你目前的状态欠佳,想让你调整,进而进入良好的状态。
在人生的路上,实现自己的理想,施展自己的抱负,借助外力显得尤为重要。荀子(约公元前313年-公元前238年)在《劝学篇》里说:“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好一个“善假于物!”二千多年前,我们的祖先就知道了这一招,不知甩掉牛顿(1643年1月4日—1727年3月31日)多少条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