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写不出一篇满意的文章,也写不出一首自己满意的诗歌,所以我一直在纠结,自己到底是不是写作的料。
很喜欢富兰克林的那句话,“若想在尸骨已折之时不被人忘记,要么写点值得一读的东西,要么做些值得一写的事情。”懂懂老师说,如果一件事情超过吃超过性带给你的快乐,那么就是你来这个社会的使命,也就是“天赋。”
只要你不是看书就头疼,见文字就打瞌睡,相信你就是有天赋的,。
什么叫“天赋”?成甲在《好好学习》那本书中提到的,普通人如何找到自己的天赋,他说天赋就是别人觉得坚持不下去的东西,你却甘之如饴。
能下笔写文字的人,不管写得如何。至少都很喜欢看书人,看得多了,会有属于自己的思考和感悟,自然会有了强烈的倾诉欲望。
有文学细胞的人,通常都喜欢多愁善感,心思细腻,对周遭一切敏感,常常会伤春悲秋,悲天悯人。
这段话对我很有启示,让我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和长处。
我自认为除了读书,还没有事情让我如此痴迷的程度,也没有任何事情,比写不出一篇文章的痛苦,还历害百倍。
我一直觉得对不住我的文友,也对不住家人,文友的默默支持,让我有愧,家人的不加干涉,也让我无地自容。
写一篇欣仪的文章,不管是小说散文,或人生感悟,只要博得大家的喜欢,就是我最高兴的事情。
为了这小小的心愿,我拼命的读书写作。当我读一本书读到痴迷的时候,我会忘记吃饭忘记睡觉,“废寝忘食“这个成语我感受颇深。
其实我觉得这样做并不是好现象,尤其是对自己的身体不够负责,我的弱点也就在这里,自己明明知道这种做法对自己不利,仍然我行我素,这是不自律的表现,我多次发誓痛改前非,可是依收效甚微。
因为自己缺少睡眠,生活没有规律,把自己折腾得面黄肌瘦,不知道我的人,还以为我在家受多大委屈,我的生活又有多么的清贫,或是为家人付出多么大的代价,才导致今天这幅尊容。只有我自己知道,全是我个人所为,与别人有什么关系呢?
我如果与别的姐妹一样开开心心,作息有规律,不熬夜,不偏食,不出两个月,我也会容光焕发,也为家人争光添彩,可惜我真的做不到,好像命运跟我作对,注定不让我做一个悠闲的人。
每天看到同伴们的一篇篇精彩的文章出炉,我越发感到自己的无能,越纠结,越无从下笔,越纠结,我脑子里越空空如野。这样一来,我的写作便形成了恶性循环。
于是,我告诫自己,再也不能这样了,还是保持一颗平常心,最好不强迫自己,强迫自己也没用。我决定从现在开始,按下那颗浮躁的心,不去想钱,也不去想名,就像邻家大嫂一样,把自己的生活打理的井井有条,每天一日三餐,保证自己充足的睡眠。没有好的身体,有什么资格谈论将来和以后呢。
当然了,书还是要读的,文章也不能停写,要有感而发。不能再把自己搞得精神崩溃。
虽然我离文学殿堂的距离还很遥远,但是我不想停下追逐的脚步,我不知道自己生命中离开了文字,离开了文学,会是一种怎样的状态。
感谢文学,感谢网友,让我平淡无奇的生命中不断开出希望之花,让我对将来的老年生活不再因寂寞而恐惧。
每一个人来到世上都是独一无二的,人生不易。来一趟人间更不容易,我想,在见自己的祖先之前,最后再疯狂一次又何妨。
我不再纠结自己是不是写作的料,只要每天坚持写下去,尊从内心的呼唤,才能活出自己希望成为的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