邻家的孩子今年高二,到我家来串门,提及现在的学习,他对父母满肚子的意见“我早就不想读高中,全是我爸妈一天天逼着我,非让我读高中,参加高考,说这样人生的路才会越走越宽广”
“孩子,既然你爸妈逼你上了高中,你就自己也逼自己一把,说不定你以后还得感谢你老爸老妈和现在的自己呢?”
“为什么?” 他问我。
我给他讲了新东方的创始人俞敏洪的故事。他那为人所津津乐道的三次高考也是母亲“逼”出来的结果。
俞敏洪高中毕业时的那一年,正好是1978年,中国迎来了全国第一次高考统考,俞敏洪英语才考了33分。成绩出来的那一刻,俞敏洪就死心了,认命地回到农村种地,但俞敏洪的母亲不死心,她认为儿子即使不能念大学,也不应该留在家里种地。于是她便拼命到校长家走关系,硬是把俞敏洪塞进学校去当了代课老师。那年俞敏洪才16岁,英语勉强能够背完26个字母,
在代课的那年,让俞敏洪重新燃起学习的希望,他决定第二次参加高考,无奈基础比较薄弱,俞敏洪再次落榜了。再次落榜让俞敏洪很是心灰意冷了一阵子,思虑再三,他决定继续代课,不再想高考的事情了。
但俞敏洪的母亲却没有放弃自个的儿子,她听说县政府正在办一个外语高考补习班,就拼命在城里请人帮忙让俞敏洪进去。为了说服补习班的班主任老师,俞敏洪的母亲下了很大的功夫,把老师感动得不得不收下他。于是,俞敏洪奋发向上,攒足了劲,拼命学习,最终考上了北大。
还有著名钢琴师朗朗,9岁时父亲竟然逼着不愿意练琴的朗朗说“不想弹琴,你就跳楼去”。现在想一想,要不是因为父亲的一次次坚持,哪会有今天的朗朗。
我对那孩子说,不要以为被逼的经历只有伟人名家才有,平民百姓也有;不要以为被逼的经历只有自己才有,别人也有,几乎人人都有。只不过有的是来自外在的压力,有的是自己内在的自驱力。
你的感谢自己被逼,感谢逼你的人。他使你能发现并挖掘自己的潜能,使你的潜能不至于随岁月的流逝而泯灭。人,不被逼一把,永远不知道自己有多优秀。
这个孩子听了我的话,若有所思的点点头,脸上露出轻松的笑容。
祝福孩子有一个美好灿烂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