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周五(有时可能提前或错后)晚上,来吐槽社会,欢迎自备酒水,围观吐槽。)
高考彻底落下帷幕,但相伴而生的事物并没有结束,反而在无形中愈演愈烈。这种事物如附骨之疽,伴随着多数高考家庭,生生不息,代代相传。
这种事物,称之为焦虑。
在高考没有进入“白热化”阶段前,教育部就明令禁止宣传高考状元,加强对中学高考标语的管理,坚决杜绝任何关于高考的炒作。
但这个禁令只适用于政府,社会上对高考状元的宣传介绍还是趋之若鹜。毕竟,谁也不能拦着向高人学习的机会不是?
今年冲上高考热搜榜的,应该是两位人物:一个是15年夺得湖北省钟祥市的高考状元,17年北大退学,19年载夺湖北省高考状元的常书杰。另一个就是16岁力夺第二届《中国诗词大会》总冠军、被清华大学降分录取的武亦姝。如果说常书杰属于浪子回头的话,那武亦姝完全属于一路领先,难以望其项背。
本文,只想就武亦姝现象进行讨论。
根据考生家长的需求和吃瓜群众的好奇心,媒体对武亦姝本人进行直击灵魂的剖析。当然典型的剖析方式仍旧那么几步:本人成长经历、父母教育方式、学校培养方式。但基于武亦姝的“提早成名”,媒体会有进阶讨论,引起网络争论:武亦姝是否属于才女?武亦姝会不会成为当代方仲永?甚至还有个别猥琐的论点。
其实关注高考状元或高考优秀生最多的群体,当属准高三学生家长。因为这些家庭,未来一年,都会伴随着焦虑与不安,躁动与迷茫。
焦虑人人都有,轻微焦虑有助于健康。毕竟焦虑的产生是因为不切实际的幻想与现时拥有的能力之间的不平衡。生而为人,都有焦虑,否则,和行尸走肉有啥区别。但如果焦虑不仅不能排解,还变本加厉地吸收,那后果不堪设想。
武亦姝是状元路的一个典型代表。一些家长开始不约而同做多项选择题,题目如下:
状元成才因素有多样,以下所列为重要因素,请问您的家庭占有哪些因素?(可多选)
A.父母强大的基因 B.家长教育历程 C.良好校园氛围 D.学生后天努力
看完这个之后,估计多数家长会选E:以上全没有。
焦虑感爆棚。
咱们在回来看看报道高考状元的事情,全网贩卖教育焦虑之后,又有谁告诉这些家庭该怎么办呢?还是能嫁接高考状元的基因?文章似乎没有任何答案。全民疯狂追逐的只是高考状元现象,仿佛引燃了酷暑前的烟花,并且成为每年六月份世人必定观看的年中大戏。虽然不是万人空巷,但也能成为炙手可热的话题。
站在金字塔顶端的,只是少数几个人。绝大多数人只能仰望,连成为朋友的机会都不多。无形中,告诉这些家庭,这条出路,不属于你们家孩子。落差感与焦虑感成反比,而且比率成几何量倍增。
高考毕竟是十二年的学习生涯,十八年社会生活的阶段性检测。眼看检测在即,临时抱佛脚的心态油然而生,希望能再最后一年尽量缩小与第一集团的差距,然后就各种施压、催促、唠叨。
买卖是双方的事情,焦虑贩卖也是双方的事情。其实真正焦虑的,不该是家长,而是学生。学生将有焦虑,才会有外求,有外求,才会有改观。毕竟参加阶段性测试的,是学生,不是家长。未来独自面对社会的,是学生,不是家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