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与《诗经点醒》偶遇
会开始看这本书十分的偶然。起因是最近在听江南大学人文学院副教授黄晓丹老师的《和诗人一起梦游》,其中第一课就讲到了屈原在楚辞中感受和感伤的,其实是神话时间和历史时间的错位,而屈原实际就是站在神话时代和理性时代门槛上的人,他碰到的问题就是在新的时代里面重新找到自己的定位,找到自己的准则。
而这种观念重新让我燃起了对于春秋战国时期文化的兴趣。上古时期的文化,文字文意变化较大,文字又简略难懂,在理解上确实众说纷纭,但是又确实颇有人文苍茫、简单却富有生命力的感受,于是,我从书单里翻出了这本流沙河先生的《诗经点醒》,想要再看看别家之言,翻开以后非常喜欢,虽然和黄晓丹老师对于很多内容的理解认识不一,但同样生机勃勃、趣味盎然,就如书中流沙河先生所说的——
所谓“点醒”,就是一首诗究竟是怎么一回事,把它打明叫响,究竟这首诗说的啥,叫“点醒”。
02 《诗经点醒》点醒了什么
这本书并不难读,实际上是流沙河先生一系列讲座(共十讲)内容的汇集,相对有点口语化,而我也是通过读这本书才知道,流沙河先生是四川人,在讲座内容中颇多对于文化的四川解读和四川方言,读起来很有趣味。流沙河老先生讲座不用PPT,每次开讲前就用粉笔把当天要讲的诗抄在黑板上,在一切都强调飞速、科技化的当下,这种粉笔字简直让我们这些远离校园的人产生出一种美学的感悟来~
很多人一提起《诗经》,要么会感觉枯燥乏味、艰涩难懂,要么会直接背出什么“关关雎鸠”“青青子衿”之类并引以为情诗,长久以来,《诗经》就几乎成为了上古时代的一个刻板印象,而流沙河老先生在《诗经点醒》一书中,是找到了一种返璞归真的力量,就是将一切文字、诗句回到了最本源的场景之中、最初的环境、文化和社会风俗之中,让这些诗句变成了一个个真实的生活场景,就像是影像纪录片中的人,在大河边祭祀、祈祷,在田野间奔走嬉戏。这种美并不精致,但是非常的具有活力,就像最近很火的四川丁真,他的帅气最打动人的地方,就是来自于他的浑然天成和生机勃勃,我想,在几千年前,我们的先人也是这样,没有高楼大厦、没有珍馐美食,但他们依然自由而灵动的活着、歌唱,于是就有了诗歌,就有了《诗经》。
就如我们耳熟能详的“关关雎鸠 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 君子好逑”,流沙河老先生充分论证分析,从“雎鸠”所指的水鸟实际是鱼鹰,分析到这首诗的地理环境实际不是在黄河流域,而是在汉江流域,而我们脑海中的场景就具体起来了——在汉江流域的一条河上,下游那边,有几个渔夫几条船,放了一大群鱼鹰,站在江边,呱呱地叫着,在捉鱼。而这种开头,在诗的写作中叫做“兴”,也就是唱歌、唱诗的一个由头,而这里以“捕鱼”为由头,实际是因为古人把男追女比喻成“捕鱼”。“关关雎鸠 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 君子好逑”,一大群鱼鹰在那里捕鱼,而上游的君子遥遥的看上了淑女。流沙河老先生认为,这样的比喻,从结构上就是在暗示我们,并不是一个君子看上一个淑女,而是一群君子和一群淑女的故事。
是不是很精彩?出乎意料之外,却又在情理之中。
这种分析一下子让我们看到,这并不是某一个君子和某一个淑女的偶遇,而是传统的习俗中一次美好的相亲。这个时候脑海中的画面就更加立体起来啦,阳光明媚,河面上粼粼的波光翻滚着金色,下游一群鱼鹰在水面上翻飞,而上游,一群妙龄女子在水中采撷着荇菜,身姿婀娜,素手纤纤;远远的一群男子,也许在江边唱歌跳舞、吟诗谈笑。有多少水波荡漾,就要多少秋波淼淼。
所以,这就是诗经唤醒,从简短的16个字中,唤醒了它所封存的几千年前的一幅美妙图景,如梦似幻,却生机盎然。
03 点醒诗经 点醒你我
我想,这就是中华文化的魅力,几千年的文化渊源流长,文化基因不曾断绝,那些几千年前的载歌载舞、寤寐思服,仍然可以在某个家乡的习俗中瞥见一抹传承,仍然可以在某些古老的神话传说中让我们看到几千年前先民的纯朴、虔诚,对神的尊敬,对风俗的传承。
我们的祖先并不愚昧可笑,那些“之乎者也”并不是反复背诵的乏味模样,透过诗经,我们可以看到几千年前有大胆追求爱情的青年男女,有为兄弟战友的慷慨悲歌,有高门贵女的婚姻悲剧,也有普通婚姻被生活消磨干涸的悲剧,而这些欢快美好、哀而不伤都不会消亡。
他们也许会被难懂的文字包裹上一层坚冰,但只要靠近它、融化它,就能够感受到生命的活力与芬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