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①◥
宋·晏殊②
一曲新词酒一杯③,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浣溪沙·一向年光有限身◥
宋·晏殊
一向年光有限身④,等闲离别易销魂,酒筵歌席莫辞频。
满目山河空念远,落花风雨更伤春,不如怜取眼前人⑤。
注释
①浣溪沙:唐玄宗时教坊曲名,后用为词调。沙,一作“纱”。
②晏殊:。。
③一曲新词酒一杯:这句化用了唐白居易的《长安道》:“花枝缺入青楼开,艳歌一曲酒一杯”。一曲,一首。因为词是配合音乐唱的,故称“曲”。新词,刚填好的词,意指新歌。酒一杯,一杯酒。
④一向年光有限身:片刻的时光,有限的生命。一向:一晌,片刻,一会儿。年光:时光。有限身:有限的生命。
⑤怜取眼前人:元稹《会真记》载崔莺莺诗:“还将旧来意,怜取眼前人。”怜:珍惜,怜爱。取:语助词。
身边友人问:在飞速发展的时代里,偶尔听一听诗已经很奢侈,挣扎着或假装着生活的我们,又有什么诗意可言呢?
我沉默,思索,尝试给出答案。
今天又逢周三,又到了【遇见最美古诗词】的时间,我恰好遇见了北宋时期著名的词人晏殊,读了读他的词,我或许找到了答案。
在筝筝今日所读的晏殊《浣溪沙》两首里,词人晏殊均在慨叹时光有限、生命无常,面对生命逝去的“无可奈何”……面对无奈,晏殊给出了智慧的解答方案:不如怜取眼前人。
不如怜取眼前人?
换成当下流行的鸡汤,就是说:珍惜当下。
这种智慧和反省,在晏殊的词中时常出现。
我想,诗意的生活有一点不可或缺的元素,就是智慧的诗心,这颗心善于发现生命中的美好,这颗心拥有极强的创造力和敏锐的感知。
拥有了这样的心性,大抵不会再时时抱怨命运不公、怀才不遇。
索性,就把晏殊当做是个励志人物来解读,一个核心问题的是:
一位出身贫寒的普通人,何以一路平步青云,位高权重?
众所周知,晏殊是神童——七岁能属文,十四岁得皇帝宋真宗召见,自此一路顺风顺水,官至宰相。
也许有人会说,是因为他是神童、智商高……
我想,并不尽然。
小小年龄展露出过人才华并不足以让晏殊在漫长的人生长河中一直头角峥嵘。
细品他的词,其实可以读出他的生命态度,他谨慎节制、观察入微。
品读他的幽微纤细敏感的心,不妨读一读他的《清平乐》:“金风细细,叶叶梧桐坠。绿酒初尝人易醉,一枕小窗浓睡”。
“金风”是说秋风,在晏殊笔下,秋风竟是细细的,俨然是他自己最直接的生命经验;而他笔下的梧桐坠落,是一叶一叶的……在书写的孤独寂寞时刻,会安静地在小窗边靠着一枕熟睡,如此静谧、清淡、克制。
想晏殊这样控制自己的心性,其实是一种本领,这关乎教养、修为。
时下,人们多说的“自我控制力”,其实说的就是这样的一种生命态度。
在晏殊的作品中,节制且敏感的句子,比比皆是。
写花写草,写春写秋,都透露着词人的生命态度与人生智慧。
他不放任自己的感情,一味地“人生长恨水长东”;写下“一曲新词酒一杯”时的他,也不会毫无节制,放肆地把酒言欢。
我想,正是这样的智慧,才使得他的词,更有了点醒我们今人的力量。
我读着读着他的词,仿佛看到了一位老爷爷拍着我的肩膀,和我这样一位易于感怀、感情里患得患失的人说:“姑娘,放宽心,不如怜取眼前人”……
这就是我眼中的晏殊,不知千年后的我们,还有几人愿意读懂他?
他走了很多年,但是他的知音还会在,等到在某个夜深深的时候遇见他(最美古诗词之晏殊《山亭柳·赠歌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