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逻辑思维17301期(关于视野窄化),有感而发。
经常听到,贫穷和富有是思考方式和认知的距离,在这一层面我信以为然,并也经常和别人谈到这一点,但逻辑思维里提到到另一个角度看这个问题,从一定程度上讲,比之前我单一的认识更深了一层个面,也是自己忽略的一面。观点是:贫穷的本质是匮乏造成的,进而让人形成了贫穷思维。人之初,是没有所谓贫穷思维的,也就是说是环境影响了思维(乔治*奥威尔有同样观点)。
例子有,一个社会心理测试,给甘蔗种植的农名在丰厚前与丰收后测智商,发现前者低于后者。解释是,在丰收后,农名手头比较宽裕,不会向丰收前一样,完全只把关注点集中在眼前的这片甘蔗地上,也就是说,在他们未丰收的时候,他们的视野是被窄化了的,只能盯在眼前的事情而看不见未来;
同理,正如工作中,突然需要你明天准备一个大演讲,由于非常紧张明天的演讲,在你头天晚上你会完全被专注于(注意:与主动专注很不一样)眼前的这份演讲准备,如果这个时候来和你谈谈未来,试问你还会有智商考虑未来的余地么。因此,从这个角度来看,因外部环境资源的匮乏,从而造成了贫穷的思维的产生(只能让你被动的盯在当下眼前那一块,胸无大志,所谓人穷志短),而后又自然的交涉在一个相同的人际圈子之中,最终把这种思维固化了下来,形成了所谓的"贫穷思维“。在治理贫穷方面,如果从这一角度来看,那么需要做的其实应着重于不断提高社会人的基本保障,保证机会的平等性,从而使每个人的起点都一样,不因环境而造成贫穷思维的形成。
的确,在我自己看来,很多事情都有这样的内外两面的,且是无次序先后的,而是相互作用的,不能说谁先影响了谁。只看到任何其中的一面却未能注意到另外一面都是有偏差的,是对问题看法的不完整。从外面来看,环境会决定我们内部的认知、思维系统,而从内面来看,认知、思维系统也会决定我们外部的环境。
在这里得到的方法是,如果说别人贫穷不要残忍的说只是别人的思维问题,同样,如果自己的认知有问题,先别说自己尽力了,想一想自己是否已经尝试改变自己的外部环境?
例如,罗永浩培养演讲前“开心”的事例子,照理说心情这东西都是意识的,怎么能够自己改变呢,但罗的方法是找了黑房子,自己扮演成小孩一样欢呼雀元,通过行为反过来影响自己的意识,是可以变得开心的。
这里重要的是,意识和认知(内) -环境(外)是没有先后顺序的,相反,他们之间是相互作用且相互影响的,当有一方面察觉出问题是可以从另一面去着手行动和寻求改变,这也是让我避开人生思维陷阱的一大方法吧?
PS. 小心这里被利用,通过窄化你的视野,而达到控制掌握你的目的(比如商家,吸引你的关注度,从某种程度上也是窄化你的视野,例如外卖公司广告:只要用我们的系统,你可以不被晒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