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是个下雨的周末,对面屋顶上的野草,在风雨中左右摇晃。
下午四点左右的时候,窗户上的雨珠停止了滑动。
朋友给我发来视频聊天,和我说了一个故事。
那是一个女孩儿喜欢上一个文艺青年的故事。
那时,他是学校乐队的主唱,学校的每一次大型演出,他几乎都会在舞台上大放光芒。而她则是一个沉迷于书海的乖孩子,内心有着一个自己的世界。
在大一的迎新晚会上,他的歌声,不经意间推开了通向她内心世界的大门。
但是他的身边已经有了别的人,于是,她站在远远的地方,默默的喜欢他喜欢了四年。大学毕业的时候,她终于鼓起勇气,给他发了条告白的短信。
令她心跳不已的是,他竟然回复了,还说了很多安慰她的话。
前段时间,她无意中在这个城市的街头偶遇了他,虽然很多年过去了,在人群中她还是一眼就认出了他。
她既忐忑又紧张的上前和他打招呼,他既惊讶又有点儿尴尬的对她笑了笑。
她问他还唱歌吗,他愣了一下,笑着说现在工作太忙,哪还有时间唱歌呢,是啊,离开学校之后的我们,无不都忙着奋斗生活,哪还有闲情逸致去文艺呢。
告别的时候,她忽然有些失落,终究他也没能胜过生活。
她觉得他有些苍老了,变成了另一个模样,一副被生活修理整齐的样子,和很多人一样。
曾经那个站在舞台上,散发着既自信又张扬的光芒的人已经不见了。
我忽然想到,曾在《新周刊》上看到的一句话:“谁都经历过文艺的年纪,但谁都不会一直文艺下去。”
就像韩寒在《他的国》中所说,文艺是衣食无忧之后的事。
记得在毛姆《人性的枷锁》里有这样一句话,真正因为爱情而自杀的人很少,倒是饿死的人多得多。
在生活面前,我们不得不先生存,再生活。
2
但是也有人,将文艺融入到生活之中,成了一种生活的方式。
以前,我经常在下班的路上经过一家卖菜的超市,店主是一位三十来岁的青年。
冬天的时候,他常常在店门外架一个炉子,坐在那里一个人吃火锅,他身后玲琅满目的货架看起来就像是他的私人厨房。
有一次买菜结账的时候,看他拿着一个雕刻精美的小刀,于是感兴趣的问他是哪里买的,他说去西藏骑行的时候买的。
说到西藏,又是骑行,我顿时来了兴趣,于是和他聊了起来,然后互加了微信。
熟了才发现,这位其貌不扬的“买菜大叔”,竟然是一个标准的文青,人家看的是《堂吉柯德》和《二十三条军规》……,玩儿的是民谣和骑行……。
这让我突然想到周星驰的一个电影《功夫》,那些绝世高手,往往就是我们身边那些看起来普普通通的人。
生活中,我们常常不由自主的根据一个人的职业和外表来判断一个人,但是往往,我们的眼睛会欺骗我们。
就像是我遇到的一位滴滴司机,刚到这个城市不久,在去面试的时候,因为不认识路,就叫了滴滴打车。
那天阳光很灿烂,从窗外射进来,照在脸上热乎乎的。
一路上的三角梅盛开的如火如荼,湛蓝的天空上,洁白的云朵在建筑丛林间往来穿梭,因为是中午,街道上看起来很安静。
车里播放着旋律很缓慢的歌,听起来很特别。
因为到目的地的路很长,我和司机不知不觉的聊了起来。
聊着聊着,发现我们竟然是老乡,而且名字很巧合的相似,两个人都觉得这是缘分,所以就互加了微信。
他在半路给我暂停了订单,免费将我送我目的地,祝我面试顺利。
后来经过忙乱的找工作和适应新工作,我早已经忘了那个好心的司机。直到有一天,我发了一条关于看书的朋友圈,他忽然找我,建议我办一张图书卡,说这样可以省下钱去玩儿。
过了很久之后,我才知道,他原来是一个吉他歌手。
十几年前,他怀揣着一个当歌手的梦想,远离家乡,来到这个城市,后来结婚生子,为了生活,他成了出租车司机。
他家里有两把吉他,一把是他的,一把是他儿子的,空闲的时候,他会带着家人出去兜风,找一个风景美丽的地方,和儿子一起玩吉他唱歌。
以前,他想唱歌给很多人听,后来他把歌唱歌对自己最重要的人听。
音乐不再是他空虚远大的梦想,而是成了他生活的一部分,成了一种休闲和一个娱乐,给自己和家人带来快乐。
3
在黎戈的《精神生活是可鄙的吗?》里有这样一段话:
一个信任文艺的人,骨子里往往有天真的东西,这个东西,让他们不务实,不适应生活,不够圆熟,不够合群,也不容易快乐起来。
之前,窦唯骑着一辆不起眼的电瓶车的照片和坐地铁的照片在网络上疯传,很多人都说昔日的摇滚明星,看起来就像是一个标准的北京卖菜大爷,毁了文艺男神的形象。
当初,在黑豹最风生水起的时候,他签下“不在公开场合唱黑豹的歌”离开乐队。在唱片还算景气的时候,他不唱了。
他忽然转行做起了轻音乐,做着很多人听不懂的《潸何水》,闲来无事的时候就画画写生,不管外面世界的目光,按照自己的方式去生活。
在百度百科中,对文艺的解释是文学和艺术,有时指文学和表演艺术,是人们对生活的提炼,升华和表达。
以前,我对文艺的理解是表面的,觉得所谓文艺就是高大上的,光鲜的,是属于少数人的,离我很遥远。
现在我到觉得,并不是唱歌,画画,摄影,旅行就是文艺,文艺也可以是大众的,是每一个人的,可以体现在生活的点点里,因为文艺最重要的是对生活的美好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