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一种由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引起的气道慢性炎症(主要是炎症,因此抗炎为主)。由一型超敏反应和各种炎症介质介导发生炎症反应,慢性的炎症反应导致了气道高反应性(上皮损害,上皮下神经末梢暴露。也可由吸烟,COPD等导致)及气道重构(随病程延长发生,引发哮喘终末期不可逆改变)。同时,气道高反应性也与其发病机制神经调节有关:自主神经b肾上腺素能张力下降(舒气管功能下降),胆碱能张力增加(晚上胆碱能兴奋,诱发夜间加重的原因)。还有NANC神经系统引起支气管平滑肌舒缩失调,以缩为主的改变。PET昼夜变异率也是因胆碱能兴奋性而改变。
哮喘无严重气道重构时,仅有通气功能障碍,且可逆。终末期气道重构严重,通气功能障碍不可逆,但一般无换气障碍。
哮喘中度发作时,由于通气障碍,肺泡内压力过高,压迫心血管系统,使静脉回流受阻,形成奇脉(吸停脉)但co2浓度仍可因过度通气而降低。重度呼吸兴奋过度,频率大于30次(这是个坎,大于30-35往往肺泡通气量不足,矫枉过正),肺泡通气量不足,引起血氧饱和度下降,co2潴留。发作时间足够长的话,任何程度都可有缺氧引起的代谢性酸中毒。
药物治疗当然以抗炎为主,辅以解痉,抗胆碱,抗ige治疗。急性发作期远离变应原,吸氧提高血氧饱和度,激素抗炎,预防肺性脑病。
因为哮喘发展到后期会有沉默肺,因此监控哮喘呼气最大中期流速可反应病情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