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看《五十公里桃花坞》
这部综艺被很多人称之为“社恐地狱”。
15个不熟的艺人组成个散装大家庭,共同经营一个京郊村子。
21天同吃同住,时不时来个唱跳联欢会之类的老旧团建。
郭麒麟相声世家长大,从小就处在浓厚的社交氛围里,打圆场接话茬的水平向来稳妥。
李雪琴凭搞笑视频走红,在脱口秀竞技综艺、吐槽综艺里证明了自己的能力,随便说几句就很有料。
辣目洋子搞笑短视频起家,表现力不一般,是个自带综艺效果的喜剧人。
在这三位的包抄下,汪苏泷“奇迹生还”。
不仅没有变成镶边的小透明,反而靠着情商小小地出了圈。
这节目的宗旨是“真实生动地展现当代社会的群居生活面貌”。
真实不真实不好下定论,不过众生相还蛮生动。
大家各有各的性格,几乎每个人都靠着自己在镜头前的言行举止上过热搜。
汪苏泷的热搜词条是“汪苏泷 情商”。
拿情商说事反被嘲的明星多了去了,这次却没有翻车、没有引起大家逆反。
有些情商达人会让人觉得有距离感,学不到点子上。
汪苏泷让我觉得神奇的点就在于,他给人一种很生活化、不刻意的感觉。
看到他救场、调节气氛,总能想到现实生活里发生过的相似事情。
桃花坞电台采访,主持人辣目洋子和张翰话茬没接上,空气突然安静。
汪苏泷迅速接了句“又尬了”。
只要我先把尴尬暴露出来,那尴尬就无处遁形,只能溜走。
再拉上电台的曲库当垫背的,气氛一下子就活了。
还化用李雪琴的名句,语言的尽头是音乐活学活用。这大概就是东北人独有的安全感。
只要他们在场,就不用担心冷场。
用冲突来当流量密码,百用不厌。
这节目一口气请了15个人,性格各异、年纪咖位不同、风评不一。
不闹出点矛盾才怪。
果不其然,第一个小高潮就发生在全体大会上。
大家聚一块吃完午饭,宋丹丹张罗着自我介绍。
让大家挨个说说自己是干什么的,有什么成就。
人均社恐的年轻人面露难色,都想着赶紧把这环节糊弄过去。
轮到了张翰,他表情严肃,说自己是个演员。
但是不愿提自己的作品。
看起来很平静,又像是在压抑自己的不悦。
宋丹丹紧追不舍,就想从张翰口中问出个究竟。
山雨欲来风满楼既视感。
像极了逢年过节家庭聚餐,长辈问年薪问职位。
小辈心里是一万个不想说,又碍于情面不得不张口。
气氛逐渐紧张起来,又到了陌生人相处综艺全场尬住的传统环节。
看热闹不嫌事大的我原本想着看一出张翰兜不住了起身摔门而去的好戏。
没成想汪苏泷救了场。
他适时开腔,说他和张翰都是靠颜值横行娱乐圈。
长相就是代表作。
希望大家以后多多关注作品,不要被帅气外表迷惑。
几句话下来,场子没那么冷了。
活络氛围这活,看起来容易做起来难。
怎么说才能让大家都有台阶下,技术含量不低。
既不能拂了宋丹丹的面子,也要避免让张翰持续性尴尬。
用自夸式的自嘲把现场的僵硬气息盖过去,风向就能转个弯。
汪苏泷说完之后,15个人肉眼可见轻松了不少 。大家都是人精,遇到这种情况都不喜欢出头。
“舍身炸粪坑”这句话可能不太合适,但是意思就是那个意思。
一群人里能有人出来救场,已经是节目组修来的福分了。
空气凝固了,也能有人徒手劈开。
要是有个这样的朋友,社恐也不用那么害怕人际交往了。
正式入驻桃花坞前,汪苏泷和宋丹丹会面。
两人年龄职业性格没有一样能对上号,参差不齐的要素过多。
总觉得聊天内容处处埋雷。
宋丹丹问汪苏泷最有名的歌是哪一首,他打了个回旋踢说都很出名。
既没有支支吾吾不好意思回答,也没有陷入回忆把歌单翻个底朝天把场面搞得过分正经。
用开玩笑的方式化解丹丹老师一以贯之的开门见山式“寒暄”。
分寸拿捏得可以,这天有聊下去的可能。
宋丹丹接着让汪苏泷举个例子,到底有什么歌。
汪苏泷连忙摆摆手说没有没有。
再追加一句“在丹丹姐面前就是没名”表示自己不敢造次。
别看丹丹姐面上不说,但心里还是很受用。
汪苏泷说完这句话,她盘着腿换了个方向朝汪苏泷坐。
肢体动作已经显示她对汪苏泷的心理距离更接近了些。
如果这段对话终结在这里,那可看性也就一般般。
顶多也就是娱乐圈前后辈的商业单吹。
好在宋丹丹从来不会让我们失望,问个不停的精神头足得很。
刨根问底的大姐大派头一摆,着实让昏昏欲睡的我清醒了两度。
小歌手招架住了这攻势。
先是用“加点冰块”和“李雪琴来了”转移话题,试图蒙混过关。
发现这招不灵后,开启反攻模式。
用魔法打败魔法,必要时刻放丹丹老师的小品以示威胁。
学到了,以后我妈再问我天天忙活的是啥文章,我不好意思说专门收律师函的那种。
那就回她“你这样子我要写国产家庭剧以唠叨为本职工作的妈妈角色了”。
这局,完。
下一局,汪苏泷给人的最大感受是会来事又有分寸。
宋丹丹问他喜欢什么样的女孩。
汪苏泷回答说姜妍。
姜妍是宋丹丹的干女儿,跟汪苏泷一起参加过节目。
这反应的机灵劲儿不必多说。
或许还事先做了功课,是个说话自带重点拒绝无效发言的主儿。
有话接话,是个体面人。
这样的朋友来一打也不嫌多,走到哪里都受欢迎。
看了这部综艺,感觉汪苏泷也算是被歌手身份耽误的会整活型艺人。
哈哈哈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