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令读者有身历其境的感觉

形象化

“当你把要说的文字变成形象,阅读就变得简单了。”

- 何伊凡 《知行力 :重新定义成事逻辑》

无论是写和讲,用形象化的表达方式,对方会更清楚我们想表达的意思。但很多时候,我们却会见到类似的语句 :“这葡萄酒色泽很好,味道也不错。”

那究竟是什么样的色泽? 什么味道呢?

要远离下面这三个写作习惯,因为它们会削弱了形象化 :

第一 : 语言模糊

下面这些字句,都不能确切地把状况描述出来 :几乎、可能、部分、主要、大概、相对而言和比较等。

第二 :用词陈旧

下面这些四字词,没有冲击力 :

他在创业路上迈出了第一步,但并不能稳操胜券。因此他兵来将挡、保持乐观,但这知易行难。

第三 : 不当地使用形容词

比如“我爱我的女儿”意思已经很清楚。如果改成“我非常/高度/极为爱我的女儿”,反而模糊了表达。

除了避开书中提到的误区,我会利用五感的描述,使表达更加形象化。

五感就是视觉,听觉,嗅觉,味觉和触觉。

不一定要完全用上它们,只要用上其中两三感就可以了。

比如要形容一杯红葡萄酒 :

视觉 :红宝石的颜色。

听觉 :听到酒在摇杯时,撞击杯身的声音。

嗅觉 :浓烈的樱桃味。

味觉 :丰富的西梅味。

触觉 :杯子轻盈光滑的感觉。

多利用感官,避免使用虚空不实的形容,沟通会更有效率。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