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033 胡燕儿
一 选择这2本绘本的原因
这两本绘本要说我为什么要放在一起,因为第一视觉效果。
1.2个故事主角小孩且都穿蓝色的衣服。
2.都关于匠心的传承,3代人的联系。
3.同一个作者图文。(这位作者是疗愈天后,并且在08年还有新作品上市,离我们比较近些,近期所看的绘本作者大都是离世有些时间,也就是我们所说的经典绘本。)
伊势英子
1949年出生,13岁以前在 北海道生活、成长, 东京艺术大学毕业,随后至法国游学一年。绘画、大提琴与旅游是她生活中不可或缺的构成重心,并从拉大提琴和旅行中取材,从教养孩子和养狗的经验中取材,写了不少的随笔成集。
她创作的《 草帽》曾获得绘本日本奖,创作的童话《麻吉宝宝的绘图日记》获得野间儿童文艺新人奖,而《水仙月的四日》曾获得产经出版文化美术奖,其中最为人津津乐道的是她以宫泽贤治作品创作的绘本,像是《风之又叁郎》、《座敷童子的故事》和《夜空的星星》等等。她也经常受邀举办作品塬画展,以压克力画在各地展出。
目前在台湾出版发行的中文绘本有《 山之生》、《 海之生》和《 天鹅》等,擅长以丰富的光影切换和色彩的各式变奏,为文字故事传达出令人赞叹的感染力,其中《 海之生》更荣获了中国时报2005「开卷好书奖」最佳童书的肯定!
最新的中文绘本作品是《画之旅》和《爱书人》,两书都带着法国风情和身为 插画家对于创作和书籍的热情。
伊势英子十分强调视觉真实的感受,她认为,自己如果没有真实的感觉,就无法创作。她说:「临场感对我来说很重要。透过亲身体验,对创作很重要。」因此,她在生活中,不断透过素描,累积创作的灵感。以她曾经为宫泽贤治的作品配画为例,因为贤治的作品有声音,有光,本身已经有很好的表现,要如何配插图,其实不太容易。为了贴切表达作品的精神,伊势英子开始了追寻宫泽贤治漫长的旅行。她到贤治的故乡探访,照着他的文章,探寻书中描绘的场景,体会作者当时的心境。如此,才开始她插画的工作。
二 绘本介绍《大提琴之树》
封面的森林鸟鸣翠绿,风吹树叶沙沙的感受,能让你置身于安静清心的小孩闲步场景里。第1页2页小孩介绍了爷爷和爸爸的工作,采用了无比尊敬的口吻来描述。
当爸爸邀请他一起去大提琴家时,当一家3口一起去听大提琴演奏会时,孩子对大提琴的喜爱,爸爸捕捉到了。后面给孩子制作了适合小孩子拉的大提琴,并且这棵好材质的树也是剩最后的木材才做的。描述爸爸的匠心时是这样说的“前一天晚上直到深夜,爸爸还在反复的拉着那把大提琴。”爸爸的匠心手艺也得到了大提琴家的赞美“没有白等,放佛是森林在向我述说一样。”
树林的春夏秋冬都是孩子眷恋的地方,秋天的枫叶一片不剩,全落光了,森林一下沉寂下来。
最后孩子做了一名教别人拉大提琴的老师,用爸爸做的大提琴,奏出温暖的琴声。
三 介绍《卢利尤伯伯》
卢利尤:是法语单词RELIEUR的音译,意思是“装帧工匠”,而这门手艺的名词RELIURE发音也十分相似。因为严格来说,“卢利尤”并不是所有装帧形式的总称,因为它指的是将纸张折叠成帖、然后想办法连缀书脊的装订术,因其便于翻阅、利于保存延续至今,一直以来都是西方装订术的基本结构,也奠定了大工业时代以后书籍的批量化生产的基础。
故事以一个喜欢植物图签的孩子,不小心弄撒了书本,寻找修书过程中认识到了卢利尤伯伯,进门参观了伯伯的工作间,陪伴卢利尤伯伯的同时了解了修书的整个过程,发现伯伯工作的仔细和费力,逼近年纪大了。和伯伯坐公园聊天知道了伯伯的父亲也是位有名的卢利尤伯伯,有双魔法之手。
为了感谢卢利尤伯伯,孩子带去最爱的金合欢树苗。最后,小孩长大成了植物学研究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