奖学金本来是国家和学校发给成绩优秀的学生,激励他们成人成材,为国家发展做贡献的。但是向来“人为财死,鸟为食亡”,就算是纯洁的地方,也会有些糟污的事情发生。
一个师姐,发了2篇SCI文章,拿个国奖本来也在情理之中,但是莫名其妙的就被人举报了,国奖自然是没了。后来去问了老师才知道,原来师姐的两篇文章中有一篇是共同一作,计算权重的时候算错了,她当然不是故意算错的。结果正巧被有心之人查了出来,反映了上去。说实话,我是从来没有算过别人的成绩的,因为心里知道自己的水平,别说国奖了,校一等奖学金也没拿过,校三等奖学金倒是拿过几次。另一个原因是觉得算成绩太繁琐,自己的成绩算下来就很厌烦了,哪里还想计算核验别人的。也许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吧,这些东西我也从来没注意过。但是这件事发生以后,我细想了一下,三万块钱的奖学金对没有什么收入的学生来说确实还是挺有诱惑力的,若是我有机会拿到这三万块钱的国奖,我应该也会关注一下竞争对手的成绩,花一个半个小时来计算一下人家的成绩也是很有可能的。这样想来,师姐被人举报倒也可以理解的了。
很多学校,老师评成绩有一个奇怪的规定,就是所有人的成绩要符合一个什么标准曲线,目的是为了保证学生的成绩不至于都挤在一个水平上,能比较容易的把学生分成三六九等。有的老师在评成绩时可能没有太注意这个,只按照学生的答题情况给了分数,结果也不至于太偏离标准曲线,但是评奖学金的时候,一班的学生发现二班的学生成绩比较高,于是去教务处举报二班老师评的成绩过高,教务处一查验,果然不符合标准曲线,于是把二班个别同学的成绩调了下来,一班没得奖学金的个别人就这样拿到了奖学金。也许你会说他们这是在争取自己的权益,毕竟是有“法”可依的,他们并没有做错什么,做错了的是老师,是啊,既然制度在这里,我们姑且不讨论它是否合理,但既然在,既然对某些人是有利的,某些人坚持用它维护自己的利益也无可厚非。
然而,更滑稽的事情发生了。有一个专业只有一个学生,老师为了达到所谓的标准曲线,就只能给平均分,结果这个学生所有科目的成绩都是一样的,既然不管多么努力,最后得到的成绩都是一样的,那对这一个同学是不是太不公平了呢。本来这个同学还有一门成绩是比较高的,因为那个老师就是觉得他的学生值这个分数,硬是顶着压力给了优秀的成绩。结果在一班学生闹事的过程中,这个学生也受到了池鱼之灾,又被教务处改回了标准成绩。我在想这样的“标准曲线”制度到底是为了更好的区分学生的优劣,还是为了更好的模糊学生的优劣呢?为何就不能做的更人性化一点呢?考了多少就是多少,何必有一个高成绩就必须有一个低成绩和它相对应呢?一旦制度有了可循之处,学生的注意力也就不仅仅放在学习上了。
有一个同学,特别优秀,每年都拿国奖,可是越拿国奖朋友越少,反而是朋友越少,人家的成绩越优秀,文体活动年年独领风骚,你说国奖不给他给谁呢?那个同学也倒是很看得开呢,他说:你的朋友若是因为你优秀而疏远你,这算是什么朋友呢?朋友不是在堕落的沟渠中相互取暖的,而是在人烟稀少的漫漫长路上携手前进的。那些因为我拿国奖而疏远我的朋友,我不屑于挽回。
慢慢的我懂了,不论在哪里,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有江湖的地方就有人心险恶。人生在世,要想不受到伤害,要么先身侵百毒,而后自然百毒不侵;要么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