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多年前,看到过这样一则故事:
埃斯特买了一栋豪华的别墅。他每天下班回来,总看见有个人从他的花园中扛走一只箱子,装上卡车运走,他还来不及喊叫,那卡车就开走了。这一天,他决定开车去追。那辆卡车走得很慢,最后停在一条峡谷边。陌生人把箱子从车上卸下来扔进了峡谷,埃斯特下车后才发现,峡谷中已经堆了不少同样大小的箱子。
他走过去问陌生人:“你是谁?那些箱子又是从哪来的?我每天看见你从我家里扛箱子,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儿?箱子里装的究竟是什么?”
陌生人轻蔑地看了他一眼说:“你家里的箱子还有很多要运走,难道您不知道吗?这些箱子装的都是您虚度的时光。”
“虚度的时光?”
“是的,您白白浪费掉的时光,虚度的年华。您曾经盼望美好的时光,但美好时光到来后,您又干了些什么呢?您自己瞧瞧吧,它们个个完美无缺,不过根本没有用过,可是现在......”
埃斯特走过去,顺手拉开了第一个箱子,箱子里有一间客厅,妈妈正在做家务,同时催促书房里的埃斯特好好做功课,可埃斯特早已从窗户里跳出去到花园里玩儿去了。他又拉开了第二个箱子,埃斯特正和一群朋友在酒吧里喝的酩酊大醉。他又拉开了第三个箱子,他因为潦草了事,设计的产品质量不合格。他看到这些,心里难受极了,于是,他向陌生人恳求道:“先生,求求您,让我取回这些箱子吧。”陌生人耸耸肩,意思是太迟了,然后和箱子一起消失了。
每天早晨睁开眼睛,我们应该提醒自己:珍惜年华。
从1月23日上午十点武汉封城以来,至今已经整整34天,816个小时了。疫情期间的我们,被封闭在家中,又好好的珍惜这段时光了吗?是否也有下定决心好好学习,可是又忍不住拿起手机的时刻,等醒悟过来的时候,发现已经过去了将近一个小时;又或者明明想要趁着这段时间学习一项新技能,可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或者面对一点点困难,就认为自己没有天赋,草草放弃。现在是否懊悔不已。
那么究竟有没有高效的工作术呢?我认为日本的富田和成先生所著的《高效PDCA工作术》一书所描绘的“PDCA工作术”具有很强的借鉴意义。
“PDCA工作术”包括四个方面:计划、实施、验证、调整,并且这是一个不断循环的过程。
首先是计划阶段,这一阶段需要确定所要达到的目标。这一目标必须制定的尽可能具体。因为,目标制定的越具体,目标与当前所处位置之间的距离就越明确。距离明确了,未来一年中应当付出的努力,就会越清晰。
其次是实施阶段,在上一阶段已经制定出了计划以及相应的实施方案,紧接着实施阶段,我们要将这一解决方案划分为众多个行动措施,并将这些行动措施落实到具体任务,以利于组织实施。网上有很多建议使用滴答清单等APP制定每日计划,我个人认为没有必要这么麻烦专门下载一个APP做计划,我自己只使用手机上自带的便签功能,也觉得足够用了。每天晚上入睡前做好明日计划,第二天早上起来再看一遍,任务感、紧迫感就会立马增强。
再次是验证阶段,计划阶段制定的目标和实施方案,以及实施阶段制定的行动措施与具体任务,都只不过是在计划的基础之上设立的假说。因为是在现有的信息基础上得到的最佳方案,所以仍然需要在执行过程中定期反复的对它们进行验证,以确认这一假说的真实性。
最后一个阶段为改善阶段,这一阶段根据验证结果,提出调整方案,并转入到下一个PDCA循环。调整方案,归纳起来有以下四大种类:
第一,对总体目标的调整。是指在收集信息以及对现状验证的基础之上,其结果导致改变目标所指的方向,或者推迟目标达成的日期;
第二,对实施计划的大幅度调整。主要由于以往不曾出现的情况浮出来水面,以至于不得不大幅度调整现有计划;
第三,对解决方案以及具体措施的调整。是指对于实施阶段上的细微修正。在整体计划不变的情况下,调整计划实施的优先顺序,选择更为适当的方法或手段,从而对整个进程进行细微的调整。
第四,如果验证结果一切顺利,也就不再需要做任何调整。
PDCA工作法在我看来与美国的达利欧先生所著的《原则》一书介绍的“人生愿望实现五步法”有异曲同工之妙。
达里欧先生所描写的人生愿望实现五步法具体为:
1. 有明确的目标。
2. 找到阻碍你实现这些目标的问题,并且不容忍问题。
3. 准确诊断问题,找到问题的根源。
4. 规划可以解决问题的方案。
5. 做一切必要的事来践行这些方案,实现成果。
这五步加起来同样也构成一个循环。
也许我们还可以灵活的将这两种方法予以融合发展,形成自己的高效工作法,希望在接下来的日子里,大家都可以高效的利用时间。
应该有不少小伙伴在制定目标这一阶段面临了诸多困难,根本不知道自己追求什么,究竟自己想要什么样的生活。那么下一期,我们就来探讨如何找寻自己的人生目标,有哪些方法能够帮助我们找到人生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