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每天的朋友圈被反反复复秀来秀去的,唯美食与孩子不可少。美食常有,而孩子不常有。故虽有美食,仅流连于餐桌之上,轮回于肚肠之间,不秀于朋友圈与众人知,岂非暴殄天物耶?
作为人类赖以生存的必须品,食物已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文化传承源远流长的中国,食物已被美其名曰为美食,食客更是被形象地称之为吃货。
作为标准的吃货,但凡地球上见得着的,无论天上飞的还是地上跑的,水里游的还是土里钻的,无不被视为美食。难怪普天之下,唯中国菜流传最广,也最受欢迎。很多老外吃中国菜,最喜欢的就是连菜带汤一道吃喝精光,最后还不忘将盘子舔得干干净净。
中国菜是中国的,吃货却是世界的。
当下越来越多的人成为标准吃货,也许是中国菜席卷全球的重大胜利,却给动物带来了巨大的灾难。
穿山甲就是被吃剩下的濒危物种之一。由于味道鲜美,且鳞片可入药,穿山甲已成了黑市交易量最大的野生动物。同穿山甲类似,被我大天朝吃货们吃绝种的野生动物实在数不胜数。大致看看成语山珍海味的解释便可窥一斑,猩唇驼峰、猴头熊掌、豹胎鹿筋……想象力之丰富,好奇心之强大,实非老外能比。
然而,国人也因吃惹出不少祸端。2003年的“SARS”不就是因为吃了几只果子狸惹出的灾难吗?
与此同时,吃货们在为自己惹得一身骚的时候,也给很多无辜的人带来的灭顶之灾。我们日常吃的每一条鱼、每一只虾,都可能沾染着被奴役渔工的鲜血和泪。这是一个实实在在的故事。
“没有买卖,就没有杀戮;没有买卖,就没有伤害“这是两则著名公益广告的广告词,搭在一块儿正好揭示了这种残酷现实的供需因果关系。
食之果腹、衣之御寒。
吃饭穿衣本来是个很基本的生活保障。在远古时代,我们的祖先食生肉、裹树叶一直繁衍至今。先是肚子饿了要吃,然后生肉难吃又难消化于是学会用火来处理食物,之后因为仍不满足发现盐乃百味之首,用盐处理的食物美味百倍,至此人类对美食的探索追求空前的繁荣发展起来。而其间每一次对食物的改进都是一次伟大的进步,也是对我们自身欲望的一次满足。
当我们的欲望被无限制放大以后,从前用以充饥的五谷再也无法满足我们的味蕾。我们不断拓宽自己的食欲,对任何可见的动物都抱以好奇的态度。任何一种新的生鲜食材一旦横空出世便被举世瞩目、继而各路吃货趋之若鹜。人们不断提升着对美食的理论见解,也不断降低在选取食材上的道德底线。
中国曾有十大禁菜,其中不乏三叫鼠、脆鹅肠、浇驴肉这样做工极其考究、手段极其残忍的菜式。很大程度上,享用这些“美味”的过程,也是对人类本性的一次充分展露。无论活驴剥皮沸汤浇熟切肉,还是生烤孕羊开膛取食乳羊,都足以凸显人类虐食者的本性。
事实上,无论我们吃的是山珍或是海味,需要的仅只是填饱肚子而已。
人这一生就像一场漫长的修行,苦行清修度过一生,同穷奢极欲享此一生看起来没太大区别,最终只留得一平米大小的土地“颐养天年”。生平一切犹如过眼云烟,既挥不走也带不去。而那些年吃过的“生猛海鲜”,也早纳入自然界氮平衡,不知又再轮回到哪个吃货肚里去了。
可是,一个执着追求口腹之欲的人,其他的事也就很难再引起他的兴趣了。于是他不会再关注自己的事业发展,不会再关注自己的精神生活,更不会再关注对自己未来的规划。他满脑子想的都是,明儿吃点儿什么好吃的?
毕竟,追求物欲是需要相当经济基础的。而更多的吃货则来源于市井路边,他们所关注的则更Low。比如,哪里新开了一家小吃店;或是,哪里的小店在做促销……于是,我们最常见到的便是,某新开张的小吃店异常火爆,排队截住了半条街,直接导致人行道上交通瘫痪。这种饥饿式营销似乎对我大天朝的吃货们特别行之有效。只要店门口有人排队,那排着的队伍必然是越来越长,而幸运的前排顾客几乎清一色的左右开弓,也不管是否真的那么美味,都是甩着哈喇子大肆饕餮,全不顾及形象。致使倒霉的后排顾客纷纷咽着唾沫,眼巴巴地看着他们吃,更眼巴巴地望着前面又臭又长的队伍。某地著名小吃街,常常会有游客为了等一碗臭豆腐心甘情愿地排两三个小时的长队。而这店主则是不紧不慢的一次下锅六块臭豆腐,并美其名曰为了保证味道。
多少吃货就是这样,一步一步从小吃货成长为老饕,为了所谓的美食虚耗了青春。
不明就里的吃货是可悲的,而纵欲过度的老饕又是可耻的。食文化是我国悠久传承的重要内容,可我们又不能不分青红皂白地去全盘接受。那么,我们索性做一个折中选择——一日三餐,家常便饭。既轻松健康,又增进家庭和睦气氛,如此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