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月 第 3周 : 12月16日 —— 12 月22日
【姓名】荷语微光
【百日目标】:
坚毅(行动):将《协和怀孕大百科》录制完成。
勤奋:完成丁香妈妈课程学习,分别是:《母乳喂养全攻略》50节和《新手妈妈必备宝典》53节。
【呈现结果】:
喜马拉雅截图
学习完课程输出一篇文章,至少一千字,在公众号或者有道云笔记,链接发送到微信群里。
本周一句话总结:
本周关键词:
健康
1. Keep
2. 瑜伽私教产后修复+2
3. Keep升级到6级
4.冥想
5. 缓解手腕疼痛练习
6.颈椎操
7.每日瑜伽
8. 素士
92分
娱乐
1. 综艺:《野生厨房》《你怎么这么好看》
《妻子的浪漫旅行》
2.纪录片:《小小的追球》
朋友与重要他人
1. 新认识的朋友
2.联系旧友,和大欢相约友好吃美食
家庭
1.宝宝排气操
2.给宝宝过生日
3.带宝宝打疫苗,预约下次疫苗
4.凯叔讲故事
个人成长
1. 学习新课程
王煜全《创新生态报告》
《怎样找准你的职业路线》
《DR.魏育儿宝典》
《六神磊磊度读唐诗》
《何帆报告2019-2020》
2.听书 6 本: 《武曌》 《嘉丽妹妹》 《 第五项修炼》《自律力》《嗜好心理学:酒精,粗话的隐藏好处》 《第一口》
3.读书笔记
4.混沌大学群英语口语打卡
自我实现
1. 读书:《育儿百科》
2. 滴答清单使用情况统计,完成番茄43个。
3.早起
4.007作业提交
5.周四《老喻人生算法课》学习
6. 普及宝宝疫苗和吐奶知识给其他妈妈
【 反思】
今天去上课,检查腹直肌,上腹部已经完全愈合,下腹部还有一指,老师说这说明我回去练习的比较好,所以恢复的快,很有效果,老师给我上课也很轻松。
继续练习呼吸四部曲
开始写作的不二法门:马上写
【 小确幸】
腹直肌恢复不错,老师还夸我呼吸做的很好,给我上课很轻松!
世上本无圣诞老人
所有礼物和惊喜都来自爱你的人️。
选择自费疫苗宝宝少受罪,我也轻松!打完针回来睡了两个多小时,难得我可以练习一个小时瑜伽,真是太幸福了!
今天自己做了番茄牛腩米线,真的是太好吃了!
【学习笔记】
《Dr.魏的家庭教育宝典》你要限制宝宝玩电子设备,到底要怎么限制呢?
大原则就是电子设备,能不让孩子玩就尽量不让他玩。
三点建议:
第一,限定时间;
这个很好理解,就是每次看屏幕的时间不准超过多少分钟。
小孩是没有多少自制力的,所以你帮他严格遵守规则,也是培养他自制力的好机会。
除了每次观看的时间外,每天的总时间也要限定。
第二,限定场景;
除了每次观看的时间外,每天的总时间也要限定。
还有一个场景是睡觉,在睡觉前的一小时里,我不许女儿玩电子设备
在我家里,我设了几个“无电子设备区”,还有孩子的房间,也是“无电子设备区”。我会在她的房间里多放些绘本,多放些书。这就是从空间上、从场景上来限制孩子使用电子设备。
第三,提供替代方案。
这是最难的一条,但也是最有用的一条。电子设备到底对孩子有多大危害?这个问题的关键,恐怕不是他几岁开始看电子屏幕,而是你在他生活中的角色。你在生活中有没有给他提供其他更好的刺激?如果生活中有其他更好玩的事情,就算给他玩手机,他也不会沉溺于其中。
相反,如果你平时也不陪他玩,不带他爬山、踢球、逛博物馆,不培养他比较健康的爱好,那就算你禁止他看手机到小学毕业,到他上中学的时候,忽然接触到电脑,你猜会怎样?肯定立刻是上网成瘾啊!所以,电子设备本身不是问题,最根本的问题,还是你能不能在生活中给孩子提供一个更加健康的环境。
咱们做家长的,其实要有意识地跟电子设备竞争。我们跟孩子好好玩,带孩子痛快地玩,让快乐充满孩子的内心,那他也就不需要到电子设备里去寻找满足感了。
最好的方法,就是运动,尤其是户外运动。运动能让人产生多巴胺,也就是大脑里的“快乐因子”。无论是跟孩子打球、爬山,还是随便疯跑,都会让他快乐起来。在户外运动中接触大自然,能给孩子大脑各种丰富的刺激,促进他大脑发展,还能保护孩子的视力。
还有一些电子游戏,吸引孩子是因为里面有社交功能,那你该怎么办?你可以邀请孩子的好朋友过来一起玩,跟孩子一边玩一边互动。或者你也可以找一些亲子桌面游戏跟孩子玩,因为桌面游戏既有游戏的成分,又有互动社交的成分,而且又没有电子屏幕的坏处,而是跟真人、实物在现实世界里互动,所以好处很多。关于桌面游戏,我在后面还会专门再讲一下。所以,你可以让孩子的朋友来一起玩,或者你自己跟孩子玩桌面游戏,因为孩子喜欢的关键是社交,电子游戏只是社交功能的载体,如果你能在现实生活中满足他的这个需求,他就不需要到电子游戏里去寻找了。
当然,听到这里,我猜你可能还是有个疑问:“好吧,我限制孩子使用电子设备,但也不是绝对不让他用啊。那么,在他可以使用电子设备的那半个小时、一个小时内,怎么样用电子设备最好呢?”关于这个问题,里面也大有学问,由于时间关系,咱们就之后再讲了。
王兴丨竞争之道——“每天前进三十公里”
在1911年12月之前,没有哪个地球人到过南极点,所以这是一百年前所有最伟大的探险者、所有最有探险精神及梦想的人最想做到的事情。他们的故事和我们将要进行的事情有几分相似,所以他们的经验教训对我们来讲有借鉴意义,所以我想跟大家分享这个故事。
大家知道南极点是在地球的最南端,就应该是南纬90度的地方,通常探险的时候从南纬82度开始,到了南极点还要顺利回去,这是2200多公里的路。最后是两个竞争团队,一个是来自挪威的阿蒙森团队,另一个是英国的斯科特团队,他们都想率先完成这个从来没有人完成过的事情,到达南极点。
这是一个有趣的比较,一个是阿蒙森团队,总共五个人,一个是斯科特团队,十七个人。凭你的感觉,大家猜谁最后赢了?谁更可能赢呢? 不一定人多的赢,也不一定人少的赢。
他们出发时间是差不多的,这是因为这个世界上从来竞争都非常激烈,当有一个大的机会的时候,没有可能只有你看到了,基本是差不多时候有一帮人看到了,这跟其他无数场合的竞争都很像。所以这两支团队差不多都是1911年10月在南极圈的外围做好了准备,准备进行最后的冲刺。
结果是这样的,阿蒙森团队在两个多月后,也就是1911年12月15日,率先到达了南极点,插上了挪威国旗。而斯科特团队虽然出发时间差不多,而且人数还更多一些,可是他们晚到了很多,他们晚到了一个多月,这意味着什么?
这就是成功跟失败的区别,阿蒙森团队作为人类历史上第一个到达南极点的团队会永载史册,获得一切的荣誉,而斯科特团队他们虽然经历了一样的艰难险阻,但是晚了一个多月,没有人会记住第二名,大家只知道第一名。
但这个故事并没有这么简单,你不光要到南极点,你还要活着回去。阿蒙森团队率先到达南极点之后,他们又顺利地返回了原来的基地。
而斯科特团队晚到了,他们没有获得荣誉。而且更糟糕的是,他们因为晚了,回去的路上天气非常差。他们在回去的路上不断地有人掉队,最后他们没有任何一个人生还。这队十七个人,不但没有完成首先到达南极点的目标,而且全军覆没,这已经是生与死的区别了。
所以,这些前辈进行的探险比我们更困难、更刺激,赌注更大。那么是什么造成这么重大的区别,不光是成功与失败的区别,而且是生与死的区别呢?对这个事情进行研究,可能对我们在做的事情会有些帮助和启发。
首先,去南极探险,不光是需要人,还需要物资,事后有人总结分析两个队的策略和两个队的准备,可以看到非常重要的区别。阿蒙森团队虽然人少,但是物资准备非常非常充分,他们是三吨的物资。而斯科特团队的人多,但是准备的东西少,他们只有一吨的物资。
一吨的物资够吗?如果你在过程中不犯任何错,完全不犯任何错的话,刚好够。这是多么可怕的事情,理论上可行,但现实中碰到很大的压力、碰到很大的未知困难,你不可避免地会动作走形,会犯很多错。所以,当你的计划定得太紧的时候,其实是非常非常危险的。
而阿蒙森团队做得非常好,他们只有五个人去,但是他们准备了三吨的物资,这些物资有极大的富余量。他们充分预知到环境的困难,做好充足的准备,给自己留下了犯错的空间。
这是一个非常非常大的区别,资源有多足够,是否有空间?
事实上,他们碰到的环境是差不多的,最后两个团队却有截然不同的结果,这个是非常值得研究的。
阿蒙森团队的成功经验,最后可以总结成一句话:不管天气好坏,坚持每天前进大概30公里。 在一个极限环境里面,你要做到最好,但是,更重要的是,你要做到可持续的最好。
相反,斯科特团队从他们的日志来看,是一个比较随心所欲的团队,天气很好就走得非常猛,可能四五十公里甚至六十公里。但天气不好的时候,他们就睡在帐篷里,吃点东西,诅咒恶劣的天气,诅咒运气不好,希望尽快天转晴,尽快能够前进。
事后总结,这两种做法很可能是他们最大的区别。不管环境好坏,不管容易与否,坚持每天前进三十公里。不管是到达南极点还是从南极点顺利返回。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区别。
《怎样找准你的职业路线》【学习笔记】
我的第一个建议,就是不要等到需要找工作的时候再去看工作机会。 你需要始终抱着为自己“制造选项”的心态。
比如,最基本的, 你要关注趋势。
在平时,你就要关注,报道趋势的主流媒体都在披露些什么信息?关注这些信息,不是说让你看到什么行业热门就去什么行业,而是让你对“这个世界正在发生什么”保持最基本的敏感。
我有一个朋友,在国企做财务,做了很多年,想要转行做投行,找我咨询,我直接建议他,先把主流的科技和创投媒体最近3个月的文章都找过来看一遍,然后,再来找我谈。
另外,不能忽视的是, 人也是重要信息源。
如果你自己本身在的体系是比较落伍的,接触面也比较狭窄,新的事情、新的趋势可能都到达不了你这里,这时候你必须主动地去拓展人脉,去找新的信息源。
对你感兴趣的领域,你最好能有相关的人脉,可能是这个行业的资深人士,也可能是你社群里的小伙伴,也可能是跳槽去了某些公司的前同事。你在平时,你需要有意建立这样的关系。
特别你要注意 从比你“级别高”的人那里获得更有效的信息, 我这里说的级别高指的是,他的职业经历比你丰富,已经取得一些成就,或者他本身人在头部公司。
对这样的朋友,你要多关注他朋友圈发布的信息,有机会多请他吃饭,找他聊天,对他进行“信息盘剥”。
其实,提示趋势的信息是无处不在的,关键是你是不是有心,会不会顺藤摸瓜。
比如你在刷朋友圈的时候,一定要去关注那些走在趋势前沿的人们,他们在发布哪些信息。因为你在主流媒体上看到的趋势可能已经是路人皆知的了,而你在朋友圈看到的,说不定是还没有冒出头的好机会。
注意,我说的获取信息,不仅仅是搜集信息,还包括在各种信息中看到可能性的能力。
我经常喜欢用 “宽胶带” 这个概念来打比方:
信息获取能力强的人,就像是“很宽的胶带”,不但面积大,黏性也强,他们擅长从周围的环境中吸收信息,并且把外部的信息跟自己原有的认知体系融合,作出自己的理解和判断。
比方说,一家大公司发布了新的战略布局,你会不会想到,这其中预示着什么样的人才需求的变化?
那些在职业发展中善于把握机会、快速卡位的人,往往都具备这种“宽胶带”的特质。
【学习笔记】
像做调研一样去找工作
刚才我们说了,你平时就需要对信息和趋势保持敏感,积累对大市场、泛行业的认知。在这个过程中,你可能会产生一些模糊的想法或者目标,那么怎么判断你感兴趣的行业或岗位究竟要不要进入呢?
很多人在找工作的时候,习惯性地会在招聘网站根据岗位关键词搜索,可能还会通过公司规模或者薪酬水平进行筛选,然后投递简历。
这种方法不是不可以,但更加主动的方式是, 先圈定范围,然后去做充足的前期摸底和调研。
为什么呢?其实我们可以看到两个现实情况。
第一,很多好机会,尤其在大公司,往往内部推荐就把名额占了,开放出来的职位未必是太好的。
第二,事实上如果你已经在你所在的领域中做得足够好了,你真的不需要去找工作,工作会主动找上你。
那么当你还没有这样的条件,又希望找到“好工作”的时候, 对你而言的“好工作”,往往是跟你目前的情况稍微有点距离的目标,也就是那种你跳一跳才能够得着的目标。
这里想要强调的第一点是, 不要自我设限,敢于去争取那些需要跳一跳才能够得着的好机会。
第二点是,找这样的工作的时候,你要像做一个课题的调研一样去搜集信息。
调研的目的,首先是校正你的认知偏差。
很多时候你对一个行业或岗位的认知跟真实的情况是有偏差的,在这个过程中,你也可能会发现其他的可能性,会澄清你内心的想法。
比如你本来想去互联网金融公司做运营,你调研了之后发现自己其实更适合去做BD,或者更适合去做市场。
调研的另一个目的是明确你跟你目标岗位之间的差距到底是什么, 然后想办法去缩小这个差距,比如有针对性地去弥补相关经验和能力,或者你可以做好准备去说服面试官你具备相应的潜力。
怎么做调研?
第一是看行业里面的事,关注相关的报道。
第二是看这个行业里面的人,看人又分成两种,一种是公开的,比如通过大佬们的公开演讲,从中抓取信息。
我一个朋友曾经跟我讲过一件事,说有一个女孩拿着三个offer去找他,问该怎么选?他就给这个女孩支了个招,他说,你去把这三家公司的创始人在网上能收集到的讲话稿全部找来,全看了之后,你就知道该选哪家了。
其实我们能从人身上获得的信息,会比单纯的事件报道获得的信息更加立体和生动。
看人还有一种,就是在线下去找到对这个圈子比较了解的人。
有句话说得好,“这个时代是获得信息最容易的时代,但又是获得有效信息最难的时代”,你能在网上看到的东西,别人也能看到,而且往往只是信息发布者希望你看到的。
如果你想获得更加全面、有价值的信息,你需要找到你感兴趣的这个岗位或者行业里的人,去听一听他们的说法。
我这里列了4个关键问题,你可以参考它们去问:
这个岗位主要对哪些事情负责任;
对这个岗位的考核KPI是什么;
这个岗位未来的成长空间会在哪里;
这个岗位上最难以忍受的是什么事。
其实通过这些看似简单的问题,你基本能够还原出来这个岗位是什么样的。
需要注意的是,要多问几个人,不能只问一个。而且对你获得的反馈,要加上一个滤镜,有的人本身特别消极,他跟你说什么都是不好的,还有的人特别积极,他们说什么都好,你需要有辨别地去听。
【学习笔记】
“好机会”的两个最简衡量标准
这一讲一开始我们说了,我们要充分地了解市场,是为了找到职业发展的快车道,那么到底什么才算快车道?
比较容易想到的是,快速发展的行业、快速成长的公司,这些当然算是宏观层面的“快车道”。这些地方往往人才需求缺口大,你能够得到更高的经济回报、更多的成长空间。
但是具体到每个人身上,我们往往会结合具体的实际情况来进行权衡,而且说实话,我们说要跟对趋势,但趋势也不是那么容易看得清的。
比方说,你是该去一家初创阶段的公司,在混乱中摸索各种可能性?还是去一家已经比较稳健的公司,按部就班地工作和等待晋升?
经常有人拿着多个offer,找我问怎么选择,我通常会建议他们按这个顺序来考虑问题,首先,这些offer,对你而言,究竟算不算“好机会”,只有两个衡量标准:
第一,你身边的大多数同事,是不是都比你牛。
第二,未来一到两年,你在这个公司里工作,会遇到哪些有挑战性的任务,能push你提升哪些能力,能积累什么资源,这些能力和资源是否能助力你下一阶段的加速成长。
用这两个标准筛出了符合“好机会”的工作后,如果你还面临多个选择,我会建议从自己最迫切的现实需求出发,比如说现阶段对你来说赚钱更重要,还是积累某些经验更重要?然后,你再从中选择最能满足迫切需求的那份工作。
为什么我会用上面说的这两个标准?
答案也很简单:公司可能倒闭,行业总有起起落落,但你在工作中获得的能力、积累的资源,是可以带走的。
如果你过去的每一份工作都符合这两个标准,我相信你就是走在自己职业成长的“快车道”上。
具体应该怎么跟孩子互动阅读呢?
要注意三个关键的地方:第一,问孩子问题;第二,跟着孩子的兴趣走;第三,把阅读变成游戏。下面我就来具体讲一讲。
1. 问孩子问题
首先,互动阅读,意思就是不只是把书上的字一个一个地读出来,更重要的是你跟他在这个过程中要对话。一开始的时候,孩子还小,可能只能被动地跟着你走,这个时候,就需要你多问问题,来开启这个互动。
这个问题可以是启发孩子,帮他把书里的东西跟生活里的东西联系起来。比如说,如果你家里养猫的话,你读到绘本里有一只猫的时候,就可以指着书上画的猫问孩子:“哈,你看,这只猫是长这样的!它和我们家的咪咪长得像吗?”孩子回答了之后,你还可以再问:“你觉得它们谁长得好看?你更喜欢它还是咪咪呢?”生活中的信息,孩子总是记得比较牢的,也比较感兴趣,所以你把书里的东西跟生活联系起来之后,这本书对他来说就变得鲜活起来了,他也就会更理解这本书了。
当然,比刚刚三个问题更好的方式,是问开放式问题,就是没有固定答案的问题。比如说,我在跟我女儿读《三只小猪》的故事的时候,我会问她:“你看,这三只小猪用不同的方法造房子,你觉得下面要是狼来了的话,会怎么样?”或者,“这三只小猪,你想做哪一只?为什么呢?”
当然,问这些问题不一定是为了讲道理,有时候纯粹就是好玩,比如我会问她:“哎呀,这第三只小猪建的房子太牢固了,来,我们替大灰狼想想办法,你要是大灰狼的话,怎么样才能吃到三只小猪呢?”这样的开放式问题一下子就把她的脑洞给打开了,她就会开始兴高采烈地代入到故事里,想象怎么去当大灰狼了。
2. 跟着孩子的兴趣走
当然,互动阅读,不能只是你引导孩子,更重要的是鼓励孩子来主导这个阅读的过程,这就是互动阅读的第二个要点,跟着孩子的兴趣走。比如,要鼓励孩子问问题,他有问题,只要是跟阅读有关的,一定要回答。
有时候我也遇到过这种情景,就是和女儿在一起亲子阅读的时候,时间比较紧,回答了问题就读不完书了,但是我也不会说:“哎,不要问这么多问题,我们先把书读完再说。”我会耐心地先回答她的问题,再继续读书。
甚至有时候我会放下书,跟着孩子的兴趣开始发挥。比如读动物书的时候,她会问:“为什么熊猫是‘活化石’呢?”我回答了之后,她又会再问:“那为什么像熊猫那样的其他动物都灭绝了呢?”你肯定也有这种经验,就是小孩的问题是一环套一环,永远回答不完。我家里正好又有一本关于熊猫的书,于是就拿过来跟她一起看那本书了,不然的话,我也不会强迫她一定要先把这本动物书读完,而是先回答她的问题再说。
包括对于书的内容,我也是跟着孩子的兴趣走。有些书是我女儿比较喜欢的,但是她只喜欢书的一部分。比如还是动物那本书,她常常会拿过来跟我说:“爸爸,我们来读熊猫这一页吧。”我跟她读完后,翻过去是老虎、大象,她也喜欢,但到了猩猩、河马,她又不喜欢了,要跳过去直接看后面的鲨鱼和海豚。我也都是听她的,并不是说:“哦,这都是有用的知识啊,你要掌握全面的动物知识。”
每隔一段时间,我都会带我女儿去书店去买书,这时候我一般都要征询她自己的意见,看看她自己想读什么样的书。因为请你记住,在孩子小的时候,最重要的不是他从书里面直接学到多少东西,而是他对书产生兴趣。那么,当他自己有兴趣的时候,你就一定要注意保护和尊重。
3. 把阅读变成游戏
孩子对阅读怎样才最容易产生兴趣呢?除了书本身好玩之外,你还可以利用读书这个场景,跟孩子玩游戏。这就是我今天要讲的第三点。比如说,刚才我提到动物绘本,第一页里有各种动物的图画,我先一眼看到里面有大熊猫,然后就跟女儿说:“哇,你看,世界上有这么多动物!来,我们来比赛,看谁先找到大熊猫!”然后我装作到处找不到,结果她一会儿就找到了,一下子指给我看,欢呼雀跃地说:“我赢了!”这个不仅能让她乐上一会儿,而且还让她对书里的内容更感兴趣,比如有时候她就会说:“那我们就先来看大熊猫吧。”
包括书里的故事,我也跟她玩猜情节的游戏,比如说:“哇,大灰狼把第二只小猪的房子也推倒了,我们来猜猜看,这两只小猪该怎么办呢?看谁猜得对。”我女儿会猜:“它们会跑到第三只小猪那里去!”我说:“嗯,我猜它们会投降,跑出来说:狼大爷,你太厉害了,我们就给你吃了吧。”女儿听了哈哈大笑,我翻过书来一看,就装作惊奇的样子说:“啊,你猜得对,它们果然是跑到第三只小猪那儿去了,你猜对了!”这时候我女儿就特别高兴。这样一来,她就会觉得,自己理解故事的能力还挺强的,以后就会更喜欢读书了。
3.
【瑜伽】
❤️经常崴脚的人
1. 松解小腿肌肉并激活。
2. 训练足弓,一个好的足弓可以避免习惯性崴脚。
3. 强化脚踝稳定性。
4. 激活脚趾(控制远端)
5. 辅助治疗拇指外翻
6. 建立正确运动模式
综上所述,习惯性崴脚根本来说是因为踝关节的不稳定,再加上本体感较差,身体的平衡感不是特别的好,逐渐形成了习惯。
说给自己的话:
下周关键词:
下周努力方向:
下周计划:
1.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