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眠革命》中关于「日间小睡」的讲述,把我拉到了几年前——高中的午后
那可真是一天中最纠结的时候,究竟是选择写作业,看书还是睡午觉?
不写作业吧,晚上压力就大,不看书吧,基本就没机会看了,不午睡吧,好像真就挺困。
从高一到高三,我一直在这几个选项中来回纠结。有一段时间,我试着不睡,靠着咖啡和蹦跳死磕……严重的时候,我曾在下午高强度的课程中产生眩晕的不适感。
有一段时间我稳定在前半部分时间好好做令我秃头的数学作业,最后剩下半小时躺床上睡觉。
事实证明,每次午睡结束闹铃响的时候,我都有一种想要旷课的冲动……太痛苦了,直到舍友拉开窗帘,热烈的阳光洒进来,才能将我从床上扒起。
再后来,我不躺床上了,我趴桌子,虽然不得不说对脖子不太友好,但是我似乎不那么困了。床这玩意儿,果然还是适合长时间的睡眠好好享用。
我也曾一度怀疑午休的意义,尤其是到大学。一午休基本下午就全部报废。我根本控制不了我自己……接踵而来的就是难以入眠的夜晚。
事实上,午休是非常不错的。在体育届,打盹不叫打盹,叫——可控修复期。
可控修复器的关键有两点:一是控制时间在30分钟内;二是用心地记住第一点。
不挨床,接触阳光都是为了努力做到第一点。让可控修复期成为一个可爱的白日梦,而不是混沌的下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