阁楼上孤灯一盏。
尽管门窗紧闭,漆黑一片,
我却看到微光在闪,
那是什么我全知道。
……
那是什么呢,那是多彩的互+教育之光。自2016年加入沪江互加计划,村小里就有了多彩的互+教育之光。
遇见
12年走上三尺讲台时,我是一片茫然,面对民族地区汉语言薄弱的情况我无计可施,太低的学科平均分让我一度怀疑自己是否适合当老师,那时的我,无思辨意识,就这样教了三年,现在想想,孩子们每天的课不是语文就是数学,成绩如何能提高。我自己眼界不开阔,教学素养如何能提高。还好,16年,我遇到了21世纪教育研究院,遇到了沪江,遇到了吴虹老师,遇到了时朝莉老师,遇到了中国农村学校想改变的教师们。我第一次知道全国100人以下的学校千千万万,我第一次知道了cctalk,我第一次知道还有那么多的公益组织关注农村教育,关心农村学校的发展,关怀农村孩子的成长。线上,cctalk是我们交流的平台,多少个夜里,习惯了晚自习之后飞奔到办公室,连上网听各路大咖传经送宝。村小教师如何转变思维,自下而上的变革?什么是统整课程?如何在班级、学校开展阅读推广?一根网线、cctalk平台,让曾经啥也不懂的我改变了思维,明晰了前行方向。
携手出发
遇见互加计划,爱它没理由。我的初心是借助互加计划给我的学生不一样的学习体验。也正如互加计划的宗旨:共享优质教育,促进教育公平。带着大家共同的初心,我们出发啦。我们跟着时老师用诗歌开启美好一天,我们跟着广元杨秀丽老师做手工,制口袋,折七色花,我们利用cctalk请上海海事大学的哥哥姐姐给我们上英语课,我们跟着包子、昊远上二十四节气课……我们多次收到沪江寄来的惊喜。风筝、蓝丝带、沪江豆、课外书籍……我们的学习生活不再只是语文、数学,我们沐浴着互联网+的春分,看到了大山之外的世界。
走得慢,没有站
16年下半年,带着上半年的满满收获,我回到了自己的家乡,豆花之城---四川富顺。新的开始,我得重新适应、了解这个新的集体。带学生上网络课便停下了,而是注重阅读推广。走得慢,但目标清晰。我自己便在课后的晚上进入cctalk,在蒲公英大学、互加计划、村小教师成长群里持续学习。从什么时候起,打开cctalk听课已成为一种习惯,也是一种陪伴,不听课的日子会紧张,主要是干货太多,生怕自己落下了。这一年多的时间,互加计划快速发展,参与老师、参与学校、参与的省、市、县教育、给予支持的公益机构越来越多,从互加计划到青椒计划。在这看似平常的平台中,涌现出成千上万想学习、想改变的农村老师,他们或20出头,他们或已到耳顺之年,但他们的学习力、坚持力让我佩服不已。我想,大家也是从心底里觉得互加计划是农村教师、农村娃的福利才会如此一网情深吧。
再出发,初心不改
互加计划如燎原之势发展,茫茫互联网中看到优秀的大家,我的不自信心又开始作祟。2018年夏天,小狮子计划评选让我又找回了隐藏已久的勇气。我鼓起勇气向学校个别老师、校长介绍2018互加美丽乡村课程,我甚至想过给教育局领导写信推荐互加计划,但思虑过后也没有。因为,学校曾开校长、徐盛副校长支持我的想法,让我大胆做。9月3日,我组织学生参加2018互加美丽乡村网络公益课程开学典礼,县教育局、镇督导室领导检查开校工作,走进我们班,观摩了互加课堂新学习开学典礼。意外的是,教育局胡勇主任对互+课堂很感兴趣,鼓励我好好做。是呀,互+,正是国家大力提倡促进教育公平的有效手段,结合富顺县建设教育强县的目标,从富顺教育实际出发整合资源用好互加课程无疑是顺应时代的正确选择(个人鄙见)不管怎样,一根网线、一台电脑,双师课堂的模式是未来教育的趋势。从开学第一周带着学生参与的情况看,看到孩子们喜欢,看到孩子们的笑脸,看到孩子们有所获,我不断在心里告诉自己,这就是我的初心,让学生链接优质教育资源,体验不一样的学习。
未来已来,未来可期。让我们改变观念,给彼此一个机会,加入互加多彩课堂,看不一样的教育风景,享多彩的互+教育之光。
(此文,既是对过去的简单总结也以此为新的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