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议最好说普通话。
沟通的基础是,沟通对象能听得懂你在说什么,否则……对工作中的交流,多多少少会有点影响。
我是东北人,大学也在东北上的,毕业后做了北漂。刚工作的两年,也是经常不自觉的和同事蹦方言,看到对方一脸懵逼,才反应过来。
比如,和同事说“挡害”,在东北的方言中就是“碍事”的意思,但他不知道。慢慢我就意识到这个问题,尽量避免方言的使用,能说“取”或“拿”,就不讲“搝”。
现在,可能我说话还有一点口音,但不夹杂方言。除非是和老乡聊天,才整点家乡话。
有的方言,对于异乡人来说,听着和外语差不多……这种情况,最好说普通话。
包括在职场应酬的时候,不要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逮住人家就噼里啪啦的说方言,其他人怎么办?看着你们,露出尴尬又不失礼貌的微笑?
不要让语言成为沟通的障碍,除了方言,还有英语、专有名词等,都要特别注意。很多人喜欢中英文混着讲,尤其留过学或在外企工作的朋友,但要考虑对方是否听得懂。
对着外行叽里呱啦的讲专有名词,也是特别不聪明的做法。别人听不懂,是不会认同的,真正牛掰的人,大道至简,能用通俗的语言、恰当的比喻把专业的、复杂的、难懂的知识讲给别人听。
沟通技巧,是职场人士除了专业技能之外,最重要的职业素质之一。
有了烦恼找明哥,找了明哥乐趣多,关注明哥聊求职,我们的故事就开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