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都喜欢给自己列“每日行程表”:几点起床,几点吃饭,几点锻炼,几点上班,几点学习,几点睡觉,都会规定得仔仔细细,一分钟都不敢错过。
诚然,这种有规律的日程安排有利于一个人养成良好的工作、生活与作息习惯,但是,日程安排毕竟只是一种理论上的完美安排,它无法一直保持下去。如果遇到日程表被突发事件打乱,或者因为个人的各种主客观原因而不得不调整,这种每日千篇一律的“日程表”就成了一种束缚,甚至会引起我们的情绪反弹。
那么,我们该如何正确地制定与调整“每日行程表”呢?
1、每日行程表只是手段,而不是目的。始终坚持“要事第一”的原则,必要时放弃次要的日程安排。
日程表、行事历,这些都只是时间管理的工具,并不是时间管理的目的,这就好比手表只是计算时间的工具,而不是时间本身。过于迷恋每日行程表,不懂变通的人,其实就是作茧自缚,他们不知道或者忘记了:时间管理的真正目的是做正确的事,而不是正确地做不正确的事!
时间管理的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尽量把时间用在最正确的事情上面!“要事第一”,永远都是最正确的选择。因此,我们不应死守教条,而应紧盯我们的终极目标。比如,你今天有三件最重要的事情,必须做完,别无选择。那么,你就应该果断打破原来的旧行程,比方说,原来你是六点起床跑步的,但今天你时间严重不够,你就应该放弃跑步,六点就起来做这件最重要的事情。等做完了,晚上再跑,甚至明天再跑。这种打破常规的做法,其实并不是破坏自我的纪律,而是服从目标与大局,敢于割舍不重要的日常习惯。
2、预留机动备用时间,日程活动不应该安排得太满。
“每日行程表”不宜安排得太紧密,一来,太过密集的行程会让你压力过大,影响你的最终成果;二来,过于紧密的行程,一旦遇到突发情况或干扰,你就会措手不及。
最可怕的,是如果你困守于一个不合理的日程表,却误以为自己必须严守纪律的话,那么,你会因为自己无法完成这个日程表而自责,甚至以后会走到另一种极端,干脆就不遵守行程安排,为所欲为。可其实,你本来就不该为不合理,不科学,没有预留一点机动备用的日程表负责,如果它是错的,为什么不去改善呢?
3、有空闲时可以多做些事情,并充抵以后的日程活动。
也有的人,他们的日程表安排得很宽松,所以他们可以很轻松地完成每日任务。当然,还有一些人能力非凡,或者在有的时候,我们的精力超级旺盛,能够提前完成任务。这时候,一个问题就冒出来了:空出来的时间,该做些什么?
那些时间一空出来就无所事事,或者干脆自由放任地娱乐的做法,其实并不可取。当然,你可以适当奖励自己,这无可厚非。但是,你不应该过于奖励自己,而要把多出来的时间留给以后,也就是说,你有时间应该多为未来做点事情,当然,必须是重要的事情。这些多做的事情,可以适当充抵在以后的每日行程表里,那些因故而在一天做不完的事情。打个比方,你规定每天自己要读半小时的书,你今天可以读一个小时,如果哪天你读不了半小时,你就可以拿今天的半小时来抵扣。
4、改变以“天”为单位的时间管理评价体系,以周或者月目标来衡量自己的行动效果。
日任务有个最大的问题,那就是:它往往做不完。这种情况很容易就会发生,尤其是这个任务是需要很多环节,需要他人配合与等待的复杂事情。就算是单纯的活动,如读书、跑步,也会因为被其他更重要的事情挤占了时间,而不得不推迟。
因此,用周目标或者月目标系统,其实更有利于我们管控、完成最重要的任务。所以,你不用为某一天未能读半小时的书而难过,只要你能在一周读七个小时,不就好了吗?
5、大量的碎片时间不要丢弃,可以累积抵扣整片时间的任务指标。
很多人看不起碎片时间,误以为碎片时间一定没有整片时间有用,所以就干脆放弃了碎片时间,然后又哀叹今天的日程表里已经没有空档留给自己想做的事情了。
日程表是很难规定碎片时间的行动,因为碎片时间往往不是我们计划出来的,而是偶然造成的。比如,你本来约好了客户,但对方迟到了十五分钟;又比如飞机晚点了半小时。这些时间,你事先怎么会知道,还会计划好呢?遇到这种情况,很多人只会抱怨自己的日程表都被打乱了,却不懂得把损失变成收益,把坏事变成好事。
我过去经常会规定自己每天必须读整片半小时的书,后来却发现一天里竟然很不容易挤出整个半小时,怎么办呢?后来,我干脆就把看书变成了在碎片时间里完成的活动,无论是等人、等车、上下电梯,我都不会把这些时间留给“发呆”,而是毫不犹豫地拿起手机就看电子书。没想到,这一天下来,也看了不少。所以说,碎片里有黄金,千万别当做垃圾给丢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