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看一本关于味道的书,重新激起了我想写的一段文字。也是味道有关,每个城市的味道。
人们常常讲“味道”,这道菜味道好,闻起来香,吃起来棒。抑或说这个人很有味道哦。当然不是说的身上的狐臭或者香水味。
现在人们常常以“吃货”自居,乐此不疲。仿佛有了一面冠冕,招摇于市,好不威风。
年少时候的我却因为被罚站,骂了同桌一句“吃货”,而失去一个朋友。可见那时候的吃货,十足是一个骂人的话。不知如今他能否记忆起那事,能否和我一样拿来当做笑料,与众人分享。抑或他早已忘记,只记得我是个坏人,饱含一股坏人的味道。
爱生活的人常常被一道菜的味道所吸引,被一个人的味道所折服。
一道菜不必是山珍,用心做,大白菜也是滋滋有味。譬如儿时的餐桌。
一个人不必是美人,善良,便让人欢心。
真正是,牛肉不见得高贵,白菜不见得平常。
生于烟台,年少时没曾有机会踏出那篇土地。好在它也没亏待我,数味山珍,名品海鲜也倒是常常可得。我爱那片土地和它的产出。
然而这趟寻味之旅要从北京开始。北京有何物?烤鸭?杂酱面?各路官府菜?还是那曾经穿梭于胡同间的冰糖葫芦?
北京之于我的味道。
一家价格平民意大利餐厅,萨莉亚的海鲜意大利面。那时候工作并不繁忙,却有抉择的压力。在我每次周末安排前后,我都会一个人去。点一例,汤面居多。份量算不上多,好在我食量也不大,也乐于享受一人跟一食独处的安静。那是我喜欢的时刻。
朋友做的紫菜包饭,就着香山散落的红叶。味道棒极了。
做包饭,我这里不是讲中国朋友做的不好吃,只是跟韩国朋友做出来的味道就是差一些。关键在,泡菜的酸、辣、脆。米饭蒸的恰到好处,如何凉了以后不粘不柴。
没有这两点,就好比嚼蜡了。
簋街是北京有名的吃饭一条街。在它旁边,有数条胡同,其中有一条。在一家足球酒吧后面,小小门面的重庆烤鱼由一对年轻夫妻经营。烤鱼入口的回味让人记忆犹新,却不得不说再见。
明小吃没有太多可以讲的,大凡人人都知道的,必定是没什么好吃的。人们说“好吃”也就好比“不到长城非好汉”一般,自欺欺人的手段罢了。不信你去问问地道当地人,烤鸭比全聚德好吃的,多了去了。这,是一个定理。我知道,你为了一趟旅行,计划了许久,作为吃货你也标记了许多评论不错的店家。可是千万不要被名气所迷惑。要追随你的心,追随你的味蕾的和感受。
住处旁有一家京味斋,一例桂花糯米藕要60多,吃了几次,记住了味道。后来也就复制了出来。这要提的是,他家的杂酱面,14元一碗。配菜,酱汁,调料,汤汁自助,加起来却有20多样。只要你14块?是的。
所以你会看到四个年轻人,拖沓着拖鞋,晃悠着进去。
“服务员儿!”
“来喽,您。先生。您四位?这菜单儿”
“不用看了,四碗杂酱面”
“……”
我至今也不会把这叫做屌丝的日常,以后也不会,就好比今晚去半秋山吃饭,看到四位大妈围在一张桌子上,点了一碗白粥开始聊天。
这,是生活的味道。也是这味道的乐趣,这种乐趣是你在高级餐厅点一份招牌所得不到的,因为这份味道在于食材之外,存续于心间。
未完待续
德生·武汉
2017/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