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篇我写的是关于刘峰的,写的简简单单。正是应了小刚导演这部电影的风格,一切都是浅尝辄止。导致很多人在观影后,很多人物都分不清楚。这确实是一种小失败。
但我今天想说的,并非是对这部电影的点评。而是对于这个时空中的那几个人,有些话想说。
何小萍,在书中的名字是何小曼。书中他的父亲并非是在她当兵的这段时间去世的,而是在她6岁时给她偷了根油条后,自杀身亡。
其实我更喜欢小曼这个名字。虽然,小萍更接地气。但是,小曼这个名字,更有戏剧感。“嫮目宜笑,娥眉曼之”,是形容清风袭来,淡香袭人的美女。但小曼不是。不过,她渴望。电影中,那个胸垫事件,并没有说是谁的。但是小说中,确实是小曼的。
确切说,她不是希望自己拥有绝世的美貌和妖娆的身姿。而是,得到别人的尊重,至少,关注。
偷军装事件中,林丁丁曾问她,为何不问她直接借。
其实,小曼是怕拒绝。
书中,小曼在父亲去世后,母亲改嫁。她成了家中多余的人。
电影中曾说,她和母亲唯一一次一起睡,是她用装病得来的。其实,书中还有一个毛衣事件。母亲许诺过给小曼的毛衣,一直没有兑现。后来,小曼偷了那件毛衣,把它染成黑色,穿在了身上。她知道,自己张口的事情,会被拒绝。可是,可以用另外一种方式。
“当年小曼的母亲二十八岁,弄堂里都说她看着也就二十二岁。在邻居眼里,这对娘儿俩就是大小一对无壳蜗牛,爬进弄堂,爬进何厅长的屋里,在何厅长坚实的硬壳里寄生。
小曼的继父以为自己征服了小曼母亲,不费一枪一弹,征服在战前就完成了。他从未意识到,小曼母亲对于他的征服正是从他拿下她后开始的,从她低声下气进入那套大房子开始的。
母亲的低声下气给女儿做了行为和姿态的楷模。母亲都寄人篱下了,拖油瓶更要识相。
何家保姆是太行山老区的妇救会员,厅长的远方侄女,一盘水饺端上桌,破了皮儿露了馅儿的饺子,必定堆放在小曼面前……”
安分守己、忍辱负重,是小曼从小就学到的。不能大张旗鼓的占有好东西,要偷偷的。没有人在意她,除了在她偷吃东西的时候,或者拿她当笑柄的时候。这个时候的小曼,是真心的可怜。
但我从未认为,小曼的结局是可怜的。
过去的经历以及她的出身,使得她在那个年代成为文工团的一副烂牌。
但至少在刘峰走前,作为一个舞台备胎,她始终在努力着。
我们身处的这个社会,何尝不是在培养着千千万万的备胎。备胎当久了,自然就想和当初的那个梦想分手了。
可是,小曼熬到了那个机会。
电影说,刘峰走了,她对这里的一切感到失望。
无论何种原因,她离开了舞台。后来又成为了英雄。
白菜冻久了,适应了这个冷冰冰的环境,突然热了起来,就坏了。
书里,精神病时期的小曼见到刘峰,反复只有一句话,我只是个普通人……
电影里,刘峰握着她的手,转头流了泪。
我忘记了当时我抱着何种心情流泪
但这一幕的刘峰 真正的活了起来
书中,林丁丁这个所谓的女神,一生经历了结婚、离婚、再结婚、再离婚。
电影中,她发福的照片只是用来嘲笑。
说实话,我真心不喜欢林丁丁,一手好牌打的稀烂。
我也不想用太多的笔墨浪费在她的身上。
她打心眼里就瞧不上刘峰,因为他只是个木匠。
勤俭节约,心灵手巧,善良踏实,不是她的标准。
高干子弟,纸醉金迷或许才是她向往的归宿。
一己之见而已。
电影中,唯一留存的小曼的舞蹈,很特殊。
那是她曾与刘峰合作的那一段
因为刘峰是小曼一生未改变的信仰
即使忘记了名字与模样,仍然记得内心曾出现的光芒
如果这是幻,我宁愿沉沦其中;如果这是梦,我宁愿长睡不起;如果可以继续,我想知道结局。
刘峰和小萍两个人的结局,其实是被善待的。
人的幸福与否,并非由财产的富足决定,而是内心。
能在这个光怪陆离的世界中,洗尽铅华,初心依旧,才是最好的归宿。
所以我的哭泣,不是因为善良的人不被善待。
而是曾经不被善待的人,却能一直珍惜和保存着心中那份美好。
“我不禁想到,一代人的芳华已逝,面目全非,虽然他们谈笑如故,可还是不难看出岁月给每个人带来的改变。倒是刘峰和小萍显得更为知足,话虽不多,却待人温和。”
芳华中的人儿们,谁最幸福,严歌苓早已给了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