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拥抱母亲》教学实录和评析
方法:分层阅读,抓关键词逐段面评。
本课教学将阅读分两层进行,第一层:读基础,这一部分中老师要求读文流畅、正确,解析难懂的词语,为第二阶段打下基础。这一部分看似简单、轻松,但于老师用了大半节课的时间进行,夯实了学生的汉语基础,从我国语言文字学习的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第二层:读文本,这是于老师本节课最重要的教学理念的体现。关注过于老师教学方法的人都知道,于老师擅长逐段以读促思、以读促悟,但是他并非主张“平推法”,即一字一句讲授,而是力行“刨坑法”,也就是我所说的抓关键词法,用提取关键信息的方法总结特征。
例如在今日文本中,于老师指出第五段的“泪水”一词,引导学生思考这是什么样的泪水,从而让学生概括出文中母亲的特征和人物优秀品质,此段讲解并未逐字逐句展开,而是用关键词语引导总结典型特征。同样的方法还在《林冲棒打洪教头》教学中出现过,于老师提取的一个“让”字,通过学生组词、读文,概括出一系列的人物特征,使长篇文章这扇大门被一把关键的锁打开了。
抓关键词了解人物典型特征这一方法,如果进行“反推”,可有利于写作教学。试举例,之前有学生问我:“老师,我描写人物的作文总是写的很平,没有任何特色,该怎么办?”当时对于他的困惑,我告诉他要抓住人物的典型特征和典型事件来写,今日关键词的反推对于这种问题会有一个新的突破。在描写人物时,学生往往会通过一个具体事件来体现,在冗长的事件中抓住几个重要的关键词,可反推出人物的典型特征,但这两者之间必须相互关联,这样一来,文章的核心便已确定。
抓关键词的教学,其实就是删繁就简、化难为易的教学,也是解决重点问题的教学,如果再能够举一反三,它的用途会更加广泛。但这往往对教师的领悟能力和概括能力有巨大的考验,还需静下心来多看书多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