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兵者,不祥之器,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君子居则贵左,用兵则贵右。兵者不祥之器,非君子之器,不得已而用之,恬淡为上。胜而不美,而美之者,是乐杀人。夫乐杀人者,则不可得志于天下矣。吉事尚左,凶事尚右。偏将军居左,上将军居右,言以丧礼处之。杀人之众,以悲哀泣之,战胜以丧礼处之。
“夫兵者,不祥之器”,这是老子对兵器的直接评价。在他看来,兵器是带来不祥之物,是战争的象征,而战争则意味着流血、死亡和破坏。因此,兵器本身便蕴含着一种不祥的气息,让人心生畏惧。
老子之所以将兵器视为不祥之器,是因为他深知兵器背后所隐藏的暴力与杀戮。在冷兵器时代,兵器是战士们手中的杀人工具,每一次挥动都可能意味着生命的消逝。即便是在现代,虽然战争的形式和兵器的种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兵器作为战争的工具,其本质并未改变。它仍然是破坏和死亡的代名词,是人性中恶的一面在物质层面的体现。
“物或恶之”,这里的“物”可以理解为自然界中的万物,也可以理解为人类社会中的一切生灵。老子认为,兵器所带来的破坏和杀戮,不仅违背了人类的道德准则,也违背了自然界的和谐法则。因此,无论是自然界中的万物还是人类社会中的生灵,都会对兵器产生厌恶和排斥的情绪。
这种厌恶和排斥,实际上是对生命价值的尊重和对和平生活的向往。在自然界中,万物生长、繁衍,遵循着自然的法则和规律。而兵器所带来的破坏和杀戮,无疑是对这种自然法则的严重破坏。在人类社会中,人们追求的是和平、安宁和幸福的生活。而战争和兵器则是这种生活的破坏者和终结者。因此,无论是自然界还是人类社会,都会对兵器产生强烈的反感和排斥。
“故有道者不处”,这里的“有道者”指的是那些遵循道德准则、具有高尚品德和智慧的人。老子认为,真正有道的人是不会去使用兵器的,因为他们深知兵器的危害和战争的残酷。他们更愿意通过和平、协商和妥协的方式来解决争端和冲突,而不是通过暴力和杀戮来解决问题。
这种选择实际上是对人类道德和智慧的体现。有道之人深知,战争和暴力并不能带来真正的和平和幸福。相反,它们只会带来更多的痛苦和灾难。因此,他们选择用和平、宽容和爱的力量来化解矛盾、消除仇恨,从而实现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君子居则贵左,用兵则贵右”,这句话是老子对君子在和平与战争两种不同情境下行为准则的阐述。在古代中国,左与右往往具有特定的象征意义。左通常代表阴、柔、退、静等阴性特质;而右则代表阳、刚、进、动等阳性特质。
在和平时期,君子应该遵循阴柔之道,以谦让、宽容和包容的心态来面对生活中的各种挑战和困难。他们不会去追求个人的私利和权势,而是更注重内心的修养和道德的完善。因此,在和平时期,君子“贵左”,即重视阴性特质的培养和发挥。
然而,在战争时期,情况则完全不同。虽然战争本身是不祥之器,但有时候为了保卫家园、维护正义,战争也是不可避免的。在这种情况下,君子必须展现出阳刚之气,勇敢地面对敌人、保卫国家。此时,“贵右”则意味着重视阳性特质的培养和发挥,以坚强的意志和勇敢的精神来应对战争带来的挑战和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