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这是我认识的诺诺吗?一身得体的衣裙恰到好处地显示出女性的优雅,精致的脸庞略施粉黛,眼神清丽,安静地听着众人的谈笑,偶尔也来几句,加入大家的话题。
她不是最漂亮的那个女人,但似乎有一种神秘的气场,盘旋在她的周围,不管男女,饭桌上的众人都被她吸引着。淡定且自信,从容且优雅,散透出超然的气质,在人群中脱颖而出。
坐在她旁边的老公,还是我认识的那个人吗?在餐桌上把老婆照顾得好好的自不必说,更吃惊的是,每说出一个观点,都会用眼神征询诺诺的意见,满满的骄傲与宠溺,羡煞一桌男人和女人。
前几天我们几个家庭的聚会,三十多岁的女人诺诺,刷新了我们所有人的认知。
我们几个家庭虽然常聚,但诺诺,却有些日子没见了。因为每次聚会,她老公不是说她这个有事,就是那个在忙,后来我们也就心知肚明了,其实是她老公不想带她出来,因为诺诺是个全职主妇,在家就是围着灶台和孩子,我们聊的话题,她几乎插不上话。曾有一次,我在超市偶遇她,穿着一套花花的家居服,三十多岁的年纪,却已然和大妈并无二异。
讲真,如果我是男人,我也不愿带这样的老婆出来。
可是现在,坐在我面前的诺诺,她的老公恨不得全世界的人都知道,自己拥有一个如此好的佳人。
席间,我和诺诺到露台坐坐。我实在按捺不住:“诺诺,你变化好大。”她像是早已习惯了人家这么说,淡淡一笑:“好多人这么说,他们还问我是怎么做到这个改变的。”“我也想知道。”“给你讲个故事吧。”
“以前有个女人,为了孩子为了家,把所有时间放在柴米油盐和孩子的吃喝拉撒上,她天真的以为,自己的付出会得到老公的感恩,可却悲哀地发现,老公越来越不愿和她说话;除此,朋友聚会,她也越来越像个局外人;她差点抑郁了。幸运的是,她有一个心理医生的朋友,朋友拿给她一本书,说看看这个吧。她拿起了书,仿佛从柴米油盐的那个世界里剥离出来,不再烦恼,她发现了一个她从前不曾接触的领地,在那里,感觉很棒。
从此,一发不可收,她爱上了读书。她发现,其实只要她想,读书的时间是有的:她把生活安排的更有规律,她不再纠结在那些可有可无的琐事中,她学会了适当放手,她把原来那些刷朋友圈和看苦情戏的时间,都花在了读书上。
慢慢地,她看书选书有了一套自己的标准;她找到了一个自己喜欢的领域,有了深层次的研究;她的眼界开了,她的格局大了,她的内心平和了;同时,她也不穿花花的家居服出门了,她说,精致的容颜和富足的内心一样重要,因为两者的平衡和调和,会让自己更舒心。
老公的变化,她也能体会;他变得越来越愿意和她说话,他对她越来越体贴,他开始带她出席各种场合,他骄傲有这样的老婆。其实,这个时候的她,并不那么在乎老公的态度,因为足够富足的内心,已然可以取悦自己。”
亲爱的诺诺,你知道现在的你,有多好吗?!
都说读书是最廉价且高贵的投资,在诺诺身上,我相信了。
2.
读书的人,幸运之神总是愿意光顾。一切美好与幸福,读书,自会回馈于你。
就连岁月,都抵不过读书的强韧,在一纸书香面前低了头。
今年春节,几个同学约好去看望一个很久以前教过我们的老师。这位老师七十岁了,半年前相濡以沫的老伴去世,一儿一女都在国外,自己一个人守着空旷的房子。我们很是担心成为独居老人的她。
来到老师住所,出现在我们面前的老人,虽是满头银发,皱纹爬上脸庞,却依然腰杆挺直,眼神透彻,一抹淡淡笑意始终挂在脸上。从容优雅地招呼着我们。还是二十年前的那个老师,岁月与孤寂没有带走她的芳华,却给了她宁静与优雅的气质,连同容貌,在我们眼中,还是与过去一样美丽。
老师,一个人的时候你怎么打发时间?
看书呀,一看书时间很容易就过去了,再写点东西,把想说的话都写到纸上,也就不寂寞了。
想起,以前老师就一直有看书的习惯。这个习惯与爱好的强大,就是不分年龄。 想必,在失去老伴的每一个寂静的夜晚,就是这些书陪伴着老师。
读书,就是一种治愈。寂寞的老人,战胜孤独,充盈内心。
读书,是一种生活态度,幸与不幸,都能宁静淡泊,宠辱不惊。
时光流逝,岁月在她的脸上,沉淀了芳华。
3.
小区里有个老人,时常会在小公园碰见,带着一个四五岁的小孙子。六十多岁吧,每一次都愁眉紧锁,看上去很暴躁。后来听人说,他原来是一个银行的行长,退休后,一下子从门庭若市变成门可罗雀,他接受不了这个转变,整个人都变了。
脾气很差,与家里人相处也不好,还常常为一点小事与邻居吵架,整日郁郁寡欢。好几次,我还看到他为一些琐碎的事,大发肝火。
前段日子,一直没见他。后来才听说,老人生病,不久便离世了。
其实老人的生活并不差,只是突然间的转变,他一下子变得失落了。物质是有了,可精神却是一片贫脊的沙漠。始终沉浸在过往人们对他的拍马、奉承之中,找不到自己一片干净的天地。
唉,除了一声叹息,还想说,读点书吧。不管环境如何改变,你都能找出一片纯净的天空,不忘初心,勇往直前。
看得多了,自然想得透了。人生的一点小小波澜,还怎会在意。
4.
然而,纵是读书有千般好,真正在读书的人却越来越少。很多人所谓的读书,只不过在刷各种网文,在朋友圈被动接受信息而已。
那不叫读书。因为那样的接受信息,你并没有变得内心富足与平静,并没有得到真正的精神愉悦,相反,越来越多的人,正在变得更加浮躁、不安,还有幸福感的缺失。
前几天参加读书节的一个活动时,其中有个环节,调查每个人的读书习惯。
有人说,这两年看网文、刷朋友圈的转发文,代替了纸质书,一年都看不了一本;
有人说,自己倒是想看书,可每天忙工作,忙家庭,忙孩子,根本就没有看书的时间;
有人说,周围没有人看书,就自己一个人看书,感觉很离群,后来也加入到各种时事、八卦,才能融入话题圈子;
有人说,除了工作上要看的各类书籍,其余就不知道该看什么书了;
当然,也有例外的,有坚持每周看一本书的;有坚持每天翻几页书的;有坚持每年给自己安排阅读计划的。但这样的人,按比例来算,绝对是少部分。
什么时候起,读书离我们这么遥远;读书的人,这么孤独了。
哪一天,读书才会像吃饭、睡觉一样,成为我们每个人的日常。其实,这也不难,比如:
那些只在网络被动接受信息的,尝试一个星期,主动选一本书,把那些时间用来看自己挑的书上,相信我,你会爱上看书的;
那些忙到没时间看书的,给自己的一天做个时间清单,大多能发现一些浪费了的时间碎片,把这些时间整合起来,或许就有时间看书了;
那些不知道看什么书的,从自己的兴趣着手,挑喜欢的,然后,再然后,你的下一本要看的书,很可能就在现在的书中找到答案;
那些觉得读书孤单的人,其实可以找找读书会,或者找几个志同道合的人一起,一群有共同爱好的人,在一起会让这条道路更有意思;当然,如果周围实在没有相同爱好的人,一个人读书也是件很快乐的事。因为读书,大多数时候,是享受一个人的孤单与美好,而不是一群人的喧嚣。
新教育实验发起人朱永新说过,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就是他的阅读史。开始阅读吧,让我们都成为精神上的富翁。
5.
只有足够多的经典文字的熏陶,随心所欲的写出文字,才不再是梦想。
有很多喜欢写作的人,很上进,每天坚持日更,坚持1000字之类的,被各种关于日更、精进的励志故事激励着。看似很努力,却越来越压抑。因为他们发现,到最后实在写不出什么来了,天天写,进步却并不大。或许他们努力错了方向,本末倒置了。
没有足够多的输入,哪来你想要的输出。
人人都希望自己一夜之间写出爆文,变成下一个咪蒙。可咪蒙只有一个。
再看网络当红作家,你以为他们只不过熬熬鸡汤、讲讲故事,便勾得无数少男少女趋之若鹜,以为自己也可以。他们哪一个不是看了一麻袋一麻袋经典的书,最后才这般潇洒自如,游刃有余地把玩着文字,让你哭,让你笑,让你发誓做最好的自己。
如果你也想成为那样的人,那么还是拾起经典的纸质书吧,经过历史的筛选所沉淀下来的,必是经得起岁月考验的。
6.
我小的时候,家里没有课外书,记得三年级时,去表哥家里,第一次看见《少年文艺》,如获至宝,什么点心呀、糖果呀,都不要,只要看着这本书就好。后来经常去表哥家,就是想去看看下一期出来了没有。那个时候,书不多,现在每每回忆,都心底起波澜。
如今,不再缺书,如果还不看点书,如何说得过去。
读书多了,自然在这个紧张的世界里不再慌张;看得多了,自然而然就云淡风轻了。
读点史书,过去看得有多远,看将来就会有多远;读点文学,审美与情操,就在这些洗涤过的文字中,在你的岁月中慢慢沉淀。什么类型的都行,只要自己喜欢,享受人生,充盈自己。
读书吧,你的人生,你就是自己的导演,而不是每天被安排在别人的剧本里。任何时候开始都不晚,就从今晚的睡前一刻开始,或从明天的早起晨读开始,或者就从现在,手边的那一本翻过几页的书开始。
请相信,这会让你变得更好,所有你看过的那些文字,会体现在你的气质上,甚至改变你的容颜,抵御岁月的风霜。
-END-
文|微克vicky
图|网络
往期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