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女儿刻的章今天到了,章可不便宜,赶紧摆在桌上拍好照片,发给朋友看。晚上聊天的时候,朋友说:“你对女儿可真好。”听了这话,我抬头想了一下,对朋友说:“你还记得前两天我推荐你看的那本书吗?”
那本书叫《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作者是台湾人吴晓乐,作为一名家庭教师,出入各种各样的家庭,见到了各种各样的父母和孩子,书里记录了九个故事。
第一个故事关于一个眼睛仔。眼睛仔生活在一个富裕的家庭,爸爸忙于工作和应酬,习惯于晚归,最早也是九点到家,妈妈是一个全职妈妈,存在价值由丈夫来决定,丈夫期望儿子能考出好成绩,能在同事面前争光,如果考不了好成绩,就送到美国去上学。这样的焦虑,妈妈承担不了,只能倾倒在孩子的身上。眼睛仔请了很多任家庭教师,每一位家庭教师第一次上门的时候,妈妈都会跟老师说:“老师,我跟你说,我这孩子就是笨,做什么事情就是慢,怎么教都教不会,之前的老师都放弃了。”……“老师,我儿子如果不乖,或者题目写错,你就用力给他打下去,孩子有错,就是要教育,我不是那种小孩子被打就反应过度的妈妈。”
前几任家庭教师都秉承了妈妈的精神,当眼睛仔做错题的时候就用力打他,最后辞职的时候说:“我打你儿子打得都累了。”“当我指出眼睛仔一个小错误时,他的反应却非常剧烈,肩膀很快地拱起来,背部连动地微完成弓形,脸侧向与我相反的方向。”这样的反应是长期被打所形成的应激反应,长期被打除了在肢体上形成了应激反应,表现在学习上,就是在写下答案时,“他的眼睛开始骨碌碌地转,在空调恒温二十五摄氏度的室内,汗水大肆奔流。……也有几次,他的笔尖抵在纸面上,紧张不安的眼神频频向我送来。那眼神,像是在默读我心底的念头,也像是在预防我下一秒中的动作。”
然而眼睛仔的妈妈看到小区被遗弃的小猫会捡回家来,用满腔的温柔和细心照顾这些小生命,和人说话轻声细语,花很多钱和时间栽培儿子,会定期联系老师,为眼睛仔精心准备营养丰富的早餐,眼睛仔接送是名车,书包、衣服是昂贵的名牌,所有人都说他生活在幸福的环境中。
就像我给女儿刻了四个不便宜的章,为女儿买爱吃的蛋糕,物质上并不匮乏,然而这是真正的好吗?联想到上面的故事,我不禁很茫然。我们努力工作赚钱,为了孩子的生活和学费,我们努力给孩子最好的,嘴里说着:“为你好。”这三个字是世界上最沉重的三个字了,既绑架了孩子也绑架了父母,父母们付出时间、心血和金钱,要求孩子回报,孩子要挣脱枷锁,追求自己的梦想和自由。介绍里有一句话:“父母永远在等孩子的道谢,孩子永远都在等父母的道歉。”付出的并不被接受,那究竟怎样把握“好”这个度呢?这真是一门值得父母们学习的课题,